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1)【使用说明】☆号为c层选做,A、B层必做;★号为B层选做,A层必做。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出疑难和拓展问题。二、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三、学科组长负责检查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四、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二、课标解读: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奋斗的光荣事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的革命精神。【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小字部分的材料和课后知识链接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自主学习】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清政府的内忧外患:(1)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3)预备立宪骗局破产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组织准备:年,在广州孙中山成立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年在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政治纲领:同盟会以“,,,”为宗旨,孙中山后将其阐发为“”、“”、“”,合称“三民主义”。5、思想准备: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同以、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要不要等问题展开。6、军事实践:年4月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了。二、武昌首义1、过程:年是农历辛亥年,地区革命形式高涨,10月10日,革命党人、率先发难。2、结果:(1)。(2)。(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时任湖北新军的协统,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后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思考:结合教材吴兆麟的话分析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说明了什么1、影响:(1)短短一个月,。(2)土崩瓦解。思考: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建立中华民国:年1月1日,在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以旗为国旗。2、颁布《》: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体现出的原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自由平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三权分立3、终结封建帝制: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4、袁世凯夺权:1912年3月,袁世凯在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思考:结合教材65页正文第2、3段和小字部分分析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合作探究】材料一: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鼓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材料五: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胡锦涛(1)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