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2.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自主学习】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出现的背景:(1)古希腊的繁荣。(2)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奴隶制发展到顶峰。(3)人在社会中的的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本身。于是出现智者学派。2.智者学派以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和问题,关注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等。他们反对,强调,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在道德判断上人各有自己的判断,不应强求一律。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①代表人物:。②思想主张:“”。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二、“美德即知识”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是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2、思想主张:(1)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希望重建人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制度。(2)提出“”的思想。(3)提出善是人的,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3、意义:是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的学问。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1.柏拉图:著《》,强调按智慧品德进行社会分工,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的发展奠定的基础。2.亚里士多德:古最博学的人,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整个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迷津指点】1、如何理解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论指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热,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主张,一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它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在社会生活中,人可以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确立制度。唯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则进行评估,修改。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和力量改变或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拓展提示:注意区别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名言。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和正义等美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观点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①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作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②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2)、不同点:①内容不同:在普罗泰格拉那里,人还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是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苏格拉底的理论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②背景不同: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③影响不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把他看作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而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表现的智者运动也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拓展提示: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前者侧重于对物质本原的探索,后者侧重于对道德哲学的研究。二者都是当时经济、政治发展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中国的孔子和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他们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的出生正好是孔子死后的十年,这二个人活的岁数基本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苏七十;二方面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很接近,孔子生活在周王室衰微的春秋时代,苏生活在希腊半岛城邦分立的时代,当时较强的是斯巴达和雅典;三者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重视人的道德;四者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散见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