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新政”的内容与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2)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革命代表——孙中山(1)背景: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广州、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他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2)活动:①兴中会: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②同盟会:A、创立: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1.了解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2.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1.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难点:1.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B、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C、纲领:“,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理论: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E、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③反清起义: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引起了巨大震动。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过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④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3)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学而致用:题1、下列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①民族危机的深重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③清政府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题2、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是指()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B.反对帝国主义C.建立民主共和国D.平均地权题3、“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随即与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2)经过①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第一枪。②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推黎元洪为都督。(3)成果①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②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①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②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之下,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③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④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⑤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结果: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为防止专权(2)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