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历史学案: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必修1)【使用说明】☆号为c层选做,A、B层必做;★号为B层选做,A层必做。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出疑难和拓展问题。二、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三、学科组长负责检查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四、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列举186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课标解读:通过本科学习认识到,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目的地。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小字部分的材料和课后知识链接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自主学习】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侵略、夺取、占领,进而征服的扩张政策。(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894年,日军在偷袭清军运兵船;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爱国官兵北洋舰队、反抗。3.结果:战败签约,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内容:中国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白银;开放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后来,在列强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还了中国的辽东半岛。4.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深入;外国资本挤压,严重阻碍了;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2)民族危机的加深:宣告了的彻底破产。甲午战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3)民族的觉醒:清王朝开始进行,中国的和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的斗争。二、义和团运动1.起源:又名,原是民间结社组织。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2.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3.发展: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的策略。19世纪末,势力迅速遍及。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5.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2)借口:“”。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在率领下从进犯,义和团向和发起猛攻。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内容:(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两,分年还清,本息共两,以、作抵押;(2)在北京设,允许驻兵保护;(3)准许各国驻守铁路沿线战略要地;(4)惩办“首祸诸臣”等。4.影响:。【合作探究】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