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庐江县城北小学吴琪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十册第16课《爱如茉莉》。教材分析:《爱如茉莉》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课文。文章以清新优美的笔调,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料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全文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情,充盈着真爱,是一篇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新课标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好教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妈妈住院了,却不忘嘱咐“我”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翻身,连手脚都麻木了……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初读《爱如茉莉》,如饮山泉,清淡中有丝丝甜意;再读《爱如茉莉》,如品香茗,丝丝甜意中有淡淡芳香;三读《爱如茉莉》,如饮甘醴,淡淡芳香中有缕缕馨香四读《爱如茉莉》,觉得每一个字眼儿、甚至是每一个标点都在传情、在释放着如茉莉一般的生命的芬芳和光泽……对于11、12岁的小学生来说爱是多么遥远,但本篇课文却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爱的真谛,学生易于接受。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文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拓展学生课堂语文实践空间,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有效课堂。以“真爱是什么——”为突破口,沿着爱如茉莉之问号、句号、叹号、省略号的线索,采用板块组合法、图片再现法、自主探究法,在研读、探究、欣赏活动中,通过对细节的理解、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悟,让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让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等各种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必须是语文的,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3、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4、了解细节描写,知道细节描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学生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多种方法体会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教学难点: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与文中文字的脱节,如理解第九小节。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2课时。过程预设: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度过一节课的美好时光。上节课你们的老师已经带领你们初步学习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出示两组词语: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两组词语,谁来读一读。平淡无奇缕缕幽香弥漫开来洁白纯净袅袅清香富有诗意①指名读;齐读。②你们谁能用上这里的一个或两个词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茉莉是怎样的?3、如果有人告诉你,爱就像这平淡无奇的茉莉,你相信吗?二、对话爱:“这也叫爱?”21、师生合作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学生读引号里面的内容)妈妈,你爱爸爸吗?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呀!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就像茉莉吧。其实,女儿心里还有一句话,因为看着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给咽了回去,是不是?请大家一齐把它“吐”出来——这也叫爱3、这句话如果后面加标点的话,可以加什么标点?(出示:?)①作者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②指导读出反问,读出不相信。4、为什么说“像茉莉那样的爱”不叫爱?在映子的眼里,茉莉有什么特点?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叫——平淡无奇。(出示:平淡无奇,齐读。)这茉莉花,平在哪儿,又淡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