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案(18)班级学号姓名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3.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4.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自学导引〖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生思考探究回答,老师提示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方式㈠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是生物体高效率地获取能量的反应过程。其反应过程包含许多反应步骤,基本可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进行,产生并可释放能量;第二阶段在中进行,丙酮酸和H2O脱[H]产生也可释放能量;第三阶段也在中进行,第一、二阶段产生的与反应产生并可释放的能量。三个阶段有不同的参与催化。细胞通过呼吸把光合作用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小部分以的形式散失,大部分转移到中,随时提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化学方程式:㈡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细胞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不彻底,产生的能量较少。通常称为发酵,有两种类型:发酵和发酵。化学方程式: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细胞在有氧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的CO2的量,而无氧呼吸时不需要,但产生。这样,如果某种生物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CO2的量相同,则该生物只进行;如果某种生物不吸收O2,但有CO2释放,则说明该生物只进行;如果某种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多,则说明该生物。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哪种细胞呼吸占优势,则要从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来计算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如下表。(抄而记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反应条件1同点呼吸场所分解产物释放能量相同点相互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二、细胞呼吸的应用〖资料分析〗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例题:1.下列结构中不能产生CO2的是: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D.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2.在呼吸作用中若有H20生成,则说明呼吸作用的方式一定是()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酒精发酵D.乳酸发酵3.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100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3%淀粉溶液100ml4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和400ml的烧瓶内,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你认为24小时后产生的乳酸和酒精最多的瓶的容量分别是(假定牛奶和淀粉溶液的量相对乳酸菌和酵母菌是足量的。)A.100ml、100mlB.400ml、400mlC.100ml、400mlD.400ml、100ml4.如果葡萄糖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mol葡萄糖,将产生A.2mol二氧化碳B.3mol二氧化碳C.4mol二氧化碳D.6mol二氧化碳5.(2000年广东高考题)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活细胞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D.气孔周围的细胞高一生物课课练(18)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A.呼吸作用减弱B.呼吸作用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D.促进了物质分解2.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和分解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叶绿体、葡萄糖B.线粒体、叶绿体基质C.线粒体、葡萄糖D.高尔基体、核糖体3.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其原因是A.根细胞吸收水分过多B.营养缺乏C.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够D.细胞有氧呼吸受阻24.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变化,分别是A.氧化成CO2和H2O、分解成C2H5OH和CO2或C3H6O3B.分解成酒精和CO2、CO2和水C.氧化分解为乳酸、分解为CO2D.两种情况下都能彻底氧化分解为酒精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和氧气的参与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D.O2参与产生CO2,都在第三阶段6.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快而引起烂根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