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实验中学高二物理学案: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案导学1学习目标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学习重点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学习难点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自主学习1.把几个导体依次相连,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2.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3.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4.电压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并联电路各部分电压与各支路电压。5.电流表: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则满偏电压Ug=。同步导学1.串联电路:把导体依次首尾相连,就组成串联电路。如图(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和(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4)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电压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2.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并联电路。如图(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1(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4)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例1有三个电阻,其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现把它们分别按不同方式连接后加上相同的直流电压,问:在总电路上可获得的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多少?3.电压表和电流表(1)表头: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与其他电阻的不同仅在于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的。它有三个特征量:电表的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它们之间的关系是Ug=IgRg(2)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电流表G(表头)满偏电流Ig、内阻Rg、满偏电压Ug.如图所示即为电压表的原理图,其中Rx为分压电阻,由串联电路特点得:,Rx==(n-1)Rg(n为量程扩大倍数,)改装后的总内阻RV=Rg+Rx=nRg(3)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如图所示即为电流表的原理图,其中Rx为分流电阻.由并联电路特点得:Rx(I-Ig)=IgRg,Rx=(n为量程扩大倍数,)2改装后的总内阻RA=例2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可以加以改正的措施是()A.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B.在R上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C.在R上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D.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4.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测量电路可有电流表外接或内接两种接法,如图甲、乙两种接法都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为甲图中R外=<Rx乙图中R内==Rx+RA>Rx为减小测量误差,可先将待测电阻的粗约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Rx《RV时,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甲图);若Rx》RA时,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乙图).5.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例3用最大阻值为28Ω的滑动变阻器控制一只“6V,3W”灯泡的发光程度,分别把它们连成限流和分压电路接在9V的恒定电压上,求两种电路中灯泡的电流、电压调节范围.3串并联电路练习2(平行班)4达标训练1.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G,分别改装成0~0.6A和0~3A的电流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1B.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5:1C.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5D.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1:12.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U稳定于12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如图.电压表的示数为8V,如果他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A.小于4VB.等于4VC.大于4V小于8VD.等于或大于8V3.在图中,A.B两图分别为测灯泡电阻R的电路图,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A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B图的接法叫电流表的内接法B.A中R测<R真,B中R测>R真C.A中误差由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