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和考试科目填在答题卡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第I、II卷自己保管好,以备评讲)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相对原子质量:H1He4C12N14O16Na23F19Al27Cl35.5K39Fe56Cu64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B.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D.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B.可以利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C.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铝抗腐蚀是外层氧化膜致密的缘故3.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有沉淀生成的是()A.K+、Ag+、NO3-、Cl-B.NH4+、Ba2+、Cl-、CO32-C.Na+、Ca2+、HCO3-、NO3-D.Na+、Al3+、SO42-、NO3-4.自然界里常见金属元素存在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铜的含量较少。然而人类冶炼金属获得成功最早的反而是含量少的铜,含量最多的铝最迟冶炼出来,究其原因,合理的是()A.铜矿较易还原,铝矿很难还原B.铜矿颜色较深,易发现;铝矿颜色较浅,不易发现C.矿石在地下埋藏,铜矿最浅,容易开发,铝矿埋得深,难开发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5.实验室中关于物质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氯水保存在棕色瓶中,冷暗处放置B.漂白粉可以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液氯可以保存在干燥的钢瓶中D.Na在盛煤油的试剂瓶中密封保存6.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图。关于反应中镁和铝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之比为3∶2B.物质的量之比为2∶3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关于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VMgAl01234tA.新制氯水的氧化性比久置氯水强B.久置氯水可以视为稀盐酸C.新制氯水中无Cl-,久置氯水中有Cl-D.新制氯水的酸性比久置氯水弱8.往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一定是()A.AgB.CuC.Cu和AgD.无法判断9.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④⑥C.①②④⑤D.④⑤⑥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B.1molCu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C.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NAD.0.1mol/LMgCl2溶液中Cl-离子数为0.2NA11.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漂白粉:供氧剂、漂白剂B.石英:光导纤维C.水玻璃: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D.氧化铁: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12.在右图点滴板上有四组溶液间反应的小实验,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a反应:Fe3++3SCN-=Fe(SCN)3↓B.b反应:HCO3-+OH-=CO32-+H2OC.c反应:Al2O3+2OH-=2AlO2-+H2OD.d反应:Fe2++2H++H2O2=Fe3++2H2O13.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电离的少量H+),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A.11.2gB.16.8gC.19.6gD.22.4g14.工业上用某种氧化铝矿石(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对上述流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A.试剂X可以为氨水,沉淀中含有铁的化合物B.CO2可以用H2SO4溶液或稀盐酸代替C.反应II中的反应为:CO2+AlO2-+2H2O=Al(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