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目:《长城》参评学科语文标题《长城》姓名惠恒战所属区县未央区单位西安经发学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十路118号电话62337019手机13227792069邮编710018使用教材及出版社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四年级第几册第七册课题《长城》设计者:惠恒战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与图片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亲近长城,激发爱国情怀教学方法学生自学、师生讨论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许多中外游客游览了长城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出示:游客赞叹的话语。同学们,这是几位游客到了长城之后的感慨,你们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是出自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课文,用心感受长城的魅力。板书课题:《长城》二、议读感悟1、那么多游客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感叹,那本文作者看到长城后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呢?请大家读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在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旁边写上感受。3、交流汇报:(1)长:①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城?【长】有个年轻人徒步走了508天才走完全程)学生齐读游客赞叹长城的话(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比喻句把比喻成;大家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想一想,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这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座样的长城,把你对长城的印象读出来。长城真长啊,不愧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骄傲和自豪齐读:[作者的感慨])过渡语:这是从远处看长城。那来到长城脚下,从近处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能使它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呢?(2)高大坚固:①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成的。(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②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出示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这真是一座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工程,让人们不得不赞叹:[作者的感叹]过渡语:这时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上,当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发言)这种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就叫“联想手法”。(写法指导)当作者(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从站、踏、扶、想说明已经来到长城上,与第一、第二段中的远看长城,站在长城脚下相衔接,想起劳动人民又引出下文,这就是咱们以前学过的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同学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设计情景指导朗读)[在烈日炎炎下,在冰天雪地中,在饥肠辘辘中]他们太辛苦了,那种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的,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