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小妙招体育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激烈的竞争性。而运动竞赛正是我们运用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运动竞赛是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常用手段,它往往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中。并能通过竞赛证明自己的运动能力,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增加进一步尝试的信心,而失败的体验能使学生觉察到问题的所在以及能力的不足。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来讲,只要教师引导得正确,正、负反馈都会驱使学生走向成功。胜利者,会更加追求永远第一,更加追求完美。而失败者,则会找到不足,加以改进提高,不断完善自我,力争超越自我超越对手,从而使运动能力不断提高。学会竞争与合作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合作能使自己学会与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自己对团体的自豪感。通过共同的学习、集体活动等,学生会不断地学习,并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及与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许多教育家强调指出“21世纪,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竞争愈是激烈,合作的意识就愈重要,并且合作的范围也就愈广阔。为了使学生将来有更大发展,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此,我做过很多尝试。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形式很多,有行政分组,随机分组有体型分组等。平时上课我们会发现,让学生自由体育活动,学生往往会找自己关系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活动,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同伴一起活动效率也高一些,相互间帮助,鼓励,交流的机会也多,便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但进行小组分组时要注意小组间的均衡性和小组成员间互动性、差异性。一般来讲,较好的分组方式,小组成员应包括1名体育成绩好的学生,1名体育成绩差的学生,其余为体育成绩中等的学生,小组成员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上的一定的差异,能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一般说来,多于6人的小组就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否则,学生们就不可能在没有经验条件下相互帮助。2人,3人或4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最普遍采用的形式,是开展合作学习初期的主要合作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淡化个体之间的比较,真正将竞争机制引到小组之间,发挥小组积极功能,提高每个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要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给予充分参与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增强责任感,使他们相互依赖。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先设置问题、分组游戏等方法,导入授课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将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安全问题和新技能知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动作概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练习手段等,集中学习,然后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动作技术的练习形式,是培养学生交往、合作、团结精神的有效手段,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通过相互评议来达到主动合作,关心团体,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评价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人成绩,要求个人独立完成,检验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部分为合作学习成绩,它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平均分数,这个分数是每个人的分数,不像传统的体育教学那样,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分数。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而且也有竞争。由于合作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人的成绩,这样小组成员就会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关系,学生要达到小组的目标,就必须对小组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而且还必须鼓励同伴去争取好成绩。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具有荣辱与共之感。小组成员通过对动作要领的讨论,争辩,表述及倾听同伴意见,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进了解,团结协作,并寻求最佳的练习方案。如果某个小组赢的次数太多了,教师可以调整小组成员,从而使小组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