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数列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数列的综合应用.1.在复习数列的概念时,应注意:(1)数列是以正整数为自变量的一类特殊函数;(2)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能用通项公式表示,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唯一的;(3)运用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时,可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找出规律,也可将数列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解;(4)在an=中,要特别注意n=1的情况.2.在复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时,应注意:(1)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2)等差、等比数列的中项公式、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使用方法;(3)灵活处理数列与不等式、函数相结合的综合问题.预计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会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以小题考查通项公式、递推关系、数列求和等问题,属中等题;另一种是在大题中将数列问题与函数、不等式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属难题.根据上述分析、预测,复习中应注意: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1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掌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习中常常运用的,数列也不例外.如an与S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复习时,要及时总结归纳.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能正确使用定义和等差(比)数列的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切实抓好两个“特殊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方法.6.解题要善于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迭代法、逐差(积)求和(商)法、裂项相消法、观察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K一、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二、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an=f(n).数列的实质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N*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通项公式an=f(n)即为函数的解析式,其中项数n相当于自变量,项an相当于函数值.三、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an=f(an-1)或an=f(an-1,an-2,…),那么这个式子就叫做数列{an}的递推公式.如数列{an}中,a1=1,an=1+2an-1,其中式子an=1+2an-1就是数列{an}的递推公式.四、数列的表示1.列举法:如1,3,5,7,9,…2.图象法:由点(n,an)构成.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an=f(n)表示,如an=2n+1.4.递推法:用前几项的值与它相邻的项之间的关系表示各项,如a1=1,an=1+2an-1.五、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六、数列{an}的前n项和SnSn=a1+a2+…+an.注意:前n项和Sn=a1+a2+a3+…+an-1+an=g(n)也为n的函数.2七、数列{an}的前n项和Sn及与通项an的关系an=注意:如果求出的a1也满足n≥2时的an,则可统一写成同一个关系式,否则分段书写.八、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求法若an最大,则若an最小,则也可以考虑数列的单调性.K1.(2013·陕西五校模拟)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2an-2,则a2=(A)A.4B.2C.1D.-2解析: Sn=2an-2,∴S1=a1=2a1-2.即a1=2,又S2=a1+a2=2a2-2,∴a2=4.故选A.2.已知数列{an}满足an+1=,若a1=,则a2014=(A)A.B.2C.-1D.1解析:由a1=,an+1=得a2==2,a3==-1,a4==,a5==2,…,于是a3n+1=,a3n+2=2,a3n+3=-1,因此a2014=a3×671+1=,故选A.3.在等比数列{an}(n∈N*)中,若a1=1,a4=,则该数列的前5项和为(B)A.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