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方苞刘大櫆姚鼐一、“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ABC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红楼梦》中的例子郭沫若不好的援例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事例:“推敲”的故事说明的道理: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宿鸟,过桥时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我暂时离去,不久定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首联中的、、、勾画出一种杂草丛生的幽居环境,并暗示了李凝的身份。2、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尾联写出了作者对的向往。闲少草径荒园隐者隐逸生活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示例示例(忍)(丛)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A大B快C紧D密)——施耐庵〈水浒〉第10回紧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卢梅坡《早梅》红杏枝头春意浓。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说明的道理: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事例:写美人、才子等的用语(反面事例)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学习本文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四、完成课后练习一,每个例子说明的道理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话来概括。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和《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2、“僧敲月下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