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平安校园”防预警方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我校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教育系统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及预警机制。一、适用范围本预案及预警机制适用于我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预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突发社会安全类事件。包括学校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学校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突发事故灾害事件。包括学校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师生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4、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水、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有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5、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第1页共20页混乱。2、分级负责,逐级管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按所属年级或部门管理原则,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3、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公共事件后,学校领导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4、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师生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5、加强保障,重大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三、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张加军副组长:总务主任付浩宗成员:教导处何云峰和各位教师校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决定和部署学校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在预测学校将要发生和已经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关系,当突发事件超过学校处置能力时,依程序向新城东办事处、市教育局汇报,请求相关部门支持、配合;部署和总结年度学校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四、预防与预警机制1、信息报送原则(1)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个人或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主管部门及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不得延报,并在事件发生后立即上报部门相关,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第2页共20页(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3)直报。发生Ⅰ级、Ⅱ级事件,学校直接报市教育局,同时报地方党委、政府。情况特殊的,还应向当地公安等机关报告。(4)续报。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学校应及时续报事件有关变化的情况。2、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3)事发部门、学校已采取的措施;(4)校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5)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6)需要报送的其它事项。3、预防预警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