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什么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正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有关理想的话题。话题一:理想是不是可有可无的--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人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如果一个人缺少一颗指路明灯——理想,就会醉生梦死。〔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法国〕雨果:《海上劳工》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人无志而不立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话题二:我的理想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怀憧憬。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让大家敞开心扉,来交流一下吧!理想背后的故事—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或是为一件事而立,或因一本书或一句话的影响。鲁迅先生开始他的理想是想当一名医生,远赴日本求医。后来,在一次偶然之中,他发现医术只能救助中国人的身体,而不能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中国人的灵魂。话题三:如何使理想化为现实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为理想而努力——怎样实现理想?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理想的分类也越来越多,以至于许多人不能树立一个恒久的理想。法国的著名生物家拉马克,16岁想当气象学家,后来想当个金融家,但24岁又爱上了乐器,想成为一个音乐家。从气象学家到音乐家,从16岁到18岁,拉马克由于下不定决心而没有在一门学科中下苦功,因而一事无成。后来在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帮助下,一心钻研科学,经过了35年的不懈努力,他才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拉马克的事例告诉我们,有理想而无行动的人,只能在梦中得到收获,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获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习作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