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稿教学下的小组合作总结八年级邹桂玲这次考试俩个班均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八(12)班,与年级的距离缩短了。具体的情况如下:八(11)班共53人,平均分68.05,及格36人,优秀20人,高分9人,低分7人;八(12)班共53人,平均分65.75,及格34人,优秀20人,高分13人,低分10人。这个学期以来我们英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了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旨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下面根据本次考试的成绩来说说我的心得体会。一、导学稿教学下的小组合作的优越性:(一)、半个多学期的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导学稿,不但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还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要我学”开始转向了“我要学”。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展现的平台和空间,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二)、在每节新课的前一天,指导学生根据学案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对预习中不懂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好标记。(三)、课堂上,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所以,一些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简单问题就不做详细讲评,只是简单提点一下,而节省出来的时间就可以用来解决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此外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知识点。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总是在关键时候才点拨学生,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四)、知识反馈。学生完成导学稿上的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得不透彻的知识点再重点讲解点拨。(五)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或者分小组扮演角色朗读,或者小组齐读,或者一帮一的读,学生开口朗读的声音比以前大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口了,不再学哑巴英语。这一点是实行小组合作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二、导学稿教学下的小组合作的不足:自从实行导学稿教学来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每节课的目标、知识重点都能够较好的掌握。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任何一件在探索中的事情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学的改革不会一挫而就。在现时课堂使用的过程中,导学稿的真正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使用“导学稿”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导学稿”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且部分学生总发生“导学稿丢失事件”或者找半天找不到提前一天派发的导学稿。然而解决办法甚微。(二)、部分学生没按时完成,甚至干脆就当废纸。当然这只是小部份人,这些学生都是平时态度散漫,无心向学,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从思想上多加教育。(三)、仅把导学稿当作练习卷。这部分学生也是缺乏主动性,认为只要把导学稿上的练习题做完了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没有真正理解到导学稿的作用和学校推行导学稿的目的。(四)、按照导学稿的指引仍然不能完成课前练习。这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学生基础太差,缺乏自学能力;另一个就是老师在选题时未能全面估计学生的能力,题目难度偏高。(五)、对“导学稿”操作最不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少对各小组行之有效的指导与监管,缺少有效及时多样的奖励措施,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紧停留在形式上,小组内分工也不明确,进而演变成了“学优生讲,学困生听”的小组模式。我最大的困惑是每当让他们自主讨论时,总是那几个在组里特别活跃的同学在发言,而其他同学却不愿或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好人云亦云,没有起到让人人都参与的目的,常常是流于形式,总之,改革的道路是坎坷的,但也是向前发展的。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努力,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需要我们更加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从基础到能力的发展,都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编写更高质量的导学稿,也使导学稿的真正作用得以发挥而不是废纸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