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相交线课时作业设计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二、填空题:1.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FEODCBAFEODCBA(1)(2)2.如图2,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三、解答题: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比∠AOC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ODCBA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2.∨二、1.AOF,EOC∠∠与∠DOF,1602.150三、1.(1)分别是50°,150°,50°,130°(2)分别是49°,131°,49°,131°.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的认知规律,以启发探究式学习为主导,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情景引入课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生活原型的认识,从而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之后,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直线相交的情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以及性质的案材,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