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校内教研课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尹庄镇中心小学张虹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53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握的旧知自主迁移类推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过程与方法: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口算:40×9050×60120×320×5070×30250×22、观察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3、开火车口算。4、你是怎样口算的?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5、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个口算方法来探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三、自主探究1、出示例22、根据题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生1: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生2: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呢?160×30表示什么?106×30又表示什么?小结:这一个问题中有了“各”字,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3、独学:(1)列竖式计算160×30和106×30的积。(2)做完后,和课本53页的笔算对照一下。(3)思考:因数末尾有0,在列竖式时还能像以前一样相同数位对齐吗?那应该怎样列竖式?积的末尾应该添几个0?四、合作探究群学:1、看一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吗?2、3号和4号在题板上展示本组答案,每人1个;1号和2号说一说你们的计算方法。温馨提示:主要交流怎样列竖式?积的末尾添几个0?展示:1、哪个小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精讲点拨:1、积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两个“0”?2、“3180”中的“1”是怎样得来的?五、当堂训练1、3号和4号做在题板上,每人2个;1号和2号做在练习本上,每人4个全做。2、1号和2号做完后,先检查订正本组题板上的答案,再对其它小组进行批改,每题2分。六、全课总结对照学习目标,想一想你完成了吗?那谁能说一说“因数中间、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方法。七、小组评价接着我们来关注一下各族的得分情况,今天得分最高的4个小组是?希望其他小组以后再接再厉。课后反思:今天执教《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一课,这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及操作方法实验培训学生一个多月来给校领导上的一节汇报课。现结合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及自己课上体会反思如下:本节课能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组长能够结合老师的学习任务及要求对组员进行分工,组员也能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学习,当3号和4号同学在组内展示出现困难时,1号和2号能积极的帮忙解决困惑,学生参与面广。存在问题:1、下阶段要在继续培训学生合作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现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仅仅停留在计算160×30和106×30的积,而不能进入深层面的思考老师留下的问题,只是在合作的时候为了表达展示才思考问题,所以比较浪费时间,课堂容量较小。2、深入了解学情,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做好预设,才能做到引导点拨到位。在学生自主探究笔算计算方法时,90%用的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没有用书上的简便写法,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比较浪费时间,反思对策:对比两种方法,指出这是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特例,用以前的方法也可以,但是用书上的方法比较简便。3、教师示范要到位。在竖式书写中,要要求学生用虚线将0前面的数与0隔开,一直到积的位置,这样不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