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点、线、面、体任美英邯郸市成安县第二中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题1.1.2点、线、面、体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以及用几何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与应用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实际认识点、线、面、体,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现实价值和形式美.2.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发展学生观察生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对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教学难点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理解教学准备实物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烧杯,水、滴管,硬纸板、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直角梯形;多媒体课件等教法1.情境教学法2.引导探索法3.多媒体演示4.激趣法5.点拨法学法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动手体验、直观感知法第一环节情境激趣,适时点题播放一组图片,并伴有舒缓的音乐。同学们,当你漫步在繁星闪烁的夜晚时,满天的星星给人以点的印象,偶尔流星划过、烟花绽放,给人以线的形象,整个天空可以看成一个面,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以看做一个球体。生活中处处存在点线面体。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点、线、面、体。(板书课题)使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点、线、面、体的存在。通过导入语使学生进入本节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第二环节对比观察,探究新知1.【想一想】展示长方体盒子、圆柱体茶叶盒、正方体魔方,提出问题:你能从中找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请思考:①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②观察面与面相交的地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归纳得到:面与面包围得到体;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师板书)课件展示图片及下列问题:③观察下图中的水面和建筑物的屋顶面有何不同?生:水面为平面,屋顶为曲面。(师板书)④观察下图中的灯光线和喷泉中的水线有何不同?生:灯光线是直线,喷泉中水线是曲线。(师板书)2.【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3.【说一说】大自然是塑造“形”的艺术家,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给人以点、线、面、体形象的例子吗?4.【探一探】探究一: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运动时,观察下面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Flash展示)②你能举出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个结论吗?探究二:①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Flash展示)②你能再举出生活的实例说明这个结论吗?探究三:①观察现象;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Flash展示)②你能举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第三环节动手实践,直观感知小组活动:分别用手中准备好的烧杯、水、滴管、硬纸板、三角形、长方形、直角梯形等,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实物演示、动态课件抽象出几何体,直观形象。学生结合课件、实物自己观察感悟到结论。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图片展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坚持自制各种几何体的模型或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让生直观感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加深巩固新知。通过收集身边“点线面体”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以“举例接龙”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生积极性。通过Flash演示形成过程,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后得出结论;直观形象,生易理解,感兴趣。通过水滴在硬纸板上流动形成线等动手实验、感知活动,使学生能动成体”。第四环节归纳小结,畅谈收获观察屏幕上的画面,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生: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