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心肺复苏指南护理课件目录•心肺复苏概述•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心肺复苏操作技巧•心肺复苏护理要点•心肺复苏培训与教育01心肺复苏概述0102心肺复苏的定义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步骤,目的是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时间内,尽快恢复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以恢复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脑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心肺复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完善。2020年心肺复苏指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改进。心肺复苏的历史与发展02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呼叫、拍打双肩启动急救反应程序拨打急救电话、寻找AED成人心肺复苏流程•胸外按压:按压速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减少中断,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小于10秒)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人工呼吸:捏气两次,每次吹气持续吹气1秒以上,使胸廓隆起成人心肺复苏流程010204儿童心肺复苏流程与成人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和解剖差异儿童按压深度一般为胸廓厚度的1/3~1/2儿童人工呼吸的吹气量约为500-600ml对于8岁以上儿童,基本与成人相同03与儿童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婴儿与儿童的生理和解剖差异婴儿按压深度一般为胸廓厚度的1/3~1/2婴儿人工呼吸的吹气量约为300-400ml对于新生儿,需要采用不同的复苏方法01020304婴儿心肺复苏流程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心跳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皮肤颜色转红润心肺复苏有效指标01020304呼唤有反应、肢体活动等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正常心跳波形等患者有呼吸、呼吸频率正常等表明血液循环已经恢复03心肺复苏操作技巧按压部位应在胸骨中下1/3处,以两乳头连线和胸廓交界处为基准。位置确定按压手法按压频率采用双手交叉叠放,并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然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120次/分钟,并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030201胸外按压技巧将患者的头部后仰,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同时下压下颌,使下颌骨向前移位,以打开气道。仰头提颏法施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加力量,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下颌骨下方,向上向前托起下颌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技巧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然后对患者口部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使胸部隆起。在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以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即捏住患者的鼻子,封住口腔和鼻腔,然后向患者鼻孔吹气。人工呼吸技巧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在胸外按压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肋骨骨折,应注意按压位置和力度,避免按压在硬物或锐利物体上。肋骨骨折人工呼吸时应注意吹气量适度,避免过度充气或吹气不足,同时注意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异常隆起或凹陷。气胸和血胸并发症预防和处理04心肺复苏护理要点在实施心肺复苏前,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评估现场环境安全通过呼唤、拍打等手段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检查患者意识观察患者胸廓起伏、颈动脉搏动,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和脉搏。检查呼吸和脉搏在确认患者情况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简要说明情况并请求支援。拨打急救电话急救前的准备急救过程中的护理CPR操作按照“C-A-B”顺序进行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正确放置患者体位将患者平放于硬质平面上,身体呈一条直线,头部略低于胸部。掌握按压深度和频率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心肺复苏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液循环稳定。维持血液循环急救后的护理05心肺复苏培训与教育降低心脏骤停死亡率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