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课堂导学有效性与多样性的策略研究襄阳市第二十中学小学部李继红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学是关键。教师导的好,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激情投入,学习本节课。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导入有方,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导的有效,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历经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一些肤浅的想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来导入。1。激情导入,解读目标。教师设法将一节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问题。低年级可设计成谜语,儿歌,,童话故事等导入。如二年级《认识时间》这节课,我就设计了一个关于闹钟的谜语来导入,学生兴趣盎然,激情投入。再比如教学二年级《认识物体》我就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了,让学生兴致高昂的投入到本节课。中高年级可采用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导入。2、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近期的时事新闻等,并根据情境设置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3挖一些陷阱。比方教学百分数时,复习完旧知识分数,有些带了单位,有些没带单位。我顺势出了一个百分数也带上了单位,让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学生比较中掌握了这一知识4、导入无论是提问还是讲课要做到幽默风趣,惟妙惟肖,这也是学生爱听,课堂高效的重要一环。比方我准备了好多生动有趣的动画素材,在课前用摇头晃脑背诵的投影,学生们课前2分钟就会站起进入背书状态;思考问题时,用一休思考问题的投影,学生们就会转着眼珠进行思考,学生答对时用伸出大拇指夸奖“你真棒”的投影,学生就会倍受鼓舞,答错时用打屁股的可爱投影,即便稍加惩戒,学生们也会认识到错误,而不心生埋怨。5、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导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我出示了一枝事先买好的价值10元的钢笔,要学生猜猜看我是怎么付钱的。活动过程中,变换一定的条件(我有1张5元或我只有硬币等等)。学生参与相当踊跃,利用学具,找出了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付钱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而且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又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6动态的开放式导入。在一堂关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公开课上,我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个别学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体,说出它的特征,其余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较清晰地说出具体特征。这时摸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下面的学生很着急,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发问“它能不能滚动?”“有没有平平的面?”……然后教师顺水推舟,抓住机会调整教案。学生兴趣盎然的问答,活跃的思维成了课堂的亮点。7精练的教学语言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