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的表演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变革时代。(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三、教具:多媒体、表演历史道具等四、教学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师生互动,使知识化难为易。2、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得出理性认识。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让学生阅读导入框中“立木为信”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习商鞅什么品质?(言必行,行必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时代”,多媒体展示课题,引入新课2、找一找:读书,找出本课讲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变革的事例,突出一个“突”字。(概括)。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了“三变”(二)、讲授新课1、“一变”——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多媒体显示图片:《北京人用的石器》、《河姆渡人用的骨耜》、《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后学生思考:(1)我国何时出现铁农具,何时作用范围扩大?(2)如果给你一块田,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3)我们现在使用的有哪些现代化农具?设想一下未来可能会使用什么样的农具?让工具在你的手里更加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在你的手里更加完美。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在农具革新的同时,耕作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展示:课后思考与探究。学生思考后回答:(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意义?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小结:从人力到畜力,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2、“二变”——兴修水利师过渡:农业的发展还离不开灌溉。什么的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呢?(生:水利工程)。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一处水利工程在历经2300多年的历史沧桑巨变和8。0级大地震上万次余震后仍能保存完好,不得不说它是个奇迹,这就是著名的都江堰,它有许多神奇的设计多媒体显示图片:《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学生在看完书本后,由教师来对都江堰构造原理做一简单介绍,增加趣味性,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原理,感受到它的伟大、科学、巧妙。多媒体显示:“李冰石像图”思考:哪个国家谁设计的?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而骄傲自豪。3、“三变”——商鞅变法(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生产力,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下面让我们来从《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中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由老师把奴隶主的烦恼制成卡片的形式,请学生来上台表演)卡片1、我是一个奴隶主,受封300亩,这田是公田,我还役使500个奴隶,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余下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预期效果:学生回答——开垦荒地)卡片2:嗯,这个办法好!公田要交纳贡赋,我也无心打理,新开垦这些荒地算是我的私田了,现在这私田面积是越来越大,奴隶们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怠工、逃跑,破坏工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真费劲,唉!愁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帮我吧!(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如:给奴隶一定的人身自由,把土地租给他们,定期收租)教师过渡:这部分奴隶主就变成了封建地主,租他地的奴隶也转变成了农民,而地主剥削农民的关键就是土地,地主的收入是有增无减,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可没烦恼了吧?卡片3:我虽然成了大地主,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