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数据的筛选一、教学目标(一)深化理解筛选的意义;了解恢复其他数据记录及取消筛选的方法;熟练使用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两种方法对数据表中的部分数据进行查找及显示,整体把握该知识点。(二)当数据信息多且复杂时,,能利用多条件筛选的优越性,从练习中去找出数据排序中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的作用以及有标题行和无标题行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效率,保证结果。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合理使用筛选功能,并能在“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中正确选取适当方法进行查找。【教学难点】筛选的概念和作用;高级筛选中条件区域的建立(条件的描述),特别是复合条件的描述。三、教学策略由于本节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Excel2000分析、获取数据的能力,因此可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成绩表为基础任务,通过“获取任务—分析任务—尝试任务—反馈任务—讨论任务—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每一步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筛选功能。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大家都收到自己的成绩单了。这里是学校某班成绩单,大家找找看问题一:总分在280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位?问题二:总分280分以上同时科学在85分以上的同学又有多少位呢?第一个问题,大家很直观的数数,或是用上节课的排序功能,可以很容易的完成。第二个问题,仅仅是多加了一个条件,让我们查找的难度增大了很多。那么我们如何处理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呢?引例:一簸箕芝麻和黄豆,农民伯伯是如何把它们分开的呢?(筛子)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些数据看成是芝麻、黄豆的混合,在Excel中也找一个“筛子”,也就是“筛选功能”,来“筛”出我们想要的数据。定义“筛选”:按某些条件分别选择不同数据集合,然后再对这些符合条件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二)教学过程1.进入筛选状态单击“数据”菜单,选择“筛选”,出现子菜单,选中“自动筛选”,进入筛选状态。学生发现进入“筛选状态”,有子菜单,如何选择?并提出任务一:怎样查找到总分为260分的同学?2.确定筛选条件并进行筛选(1)固定条件的筛选。问:怎样查找到总分为260分的同学?学生讨论。(用数数,或是排序等其他方法)教师从回答中引出:若不用数数,或是排序的方法,我们如何操作?析:只需按下“总分”一列的下拉箭头,选定“260”为筛选条件,这时,符合总分为260分这一条件的记录会“留下来”,其余的都会隐藏起来。(2)最值条件的筛选。问:筛选出该成绩单中总分在前10名的学生记录。学生讨论。(可按照总分先排序,或其他。)老师分析:若不用先排序的方法,又应该如何操作?析:单击“总分”列的下拉箭头,选择“前10个”条件。出现“自动筛选前10个”对话框,按所需要求设置,“确定”完成。(3)区间条件的筛选。问:①总分在280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位?②总分280分以上同时科学在85分以上的同学又有多少位呢?[学生分组讨论,自我探索,尝试操作练习]提示:区间条件的筛选是选择的“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自定义”说明:“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的“与”、“或”概念。“与”表示同时满足上下两个条件,“或”表示只需满足上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三)师生互动学生分步练习操作,互帮互学、共同探索完成任务。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收集问题,采取学生“自问自答”方式,即学生提的问题,请完成任务的同学来回答,使印象更深刻。现场检验学习效果,进行现场操作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四)知识拓展1、筛选的时候,被筛选掉的数据还存在吗?它们去哪儿了?2、如何来取消筛选功能?教师适时肯定学生探索成果。(五)评价与小结能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顺利地解决利用“自动筛选”命令对数据进行条件选择等问题;学生能根据所需数据条件进行筛选功能的选择性。肯定本节课教学成果的成功。梳理对数据进行筛选的几种条件,再次强调练习过程中同学们所遇到的问题和“自我”给予的解答方法。(六)练习筛选出总分高于300分以上的同学。筛选出总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