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校教师测评管理系统一、可行性研究1项目背景近年来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有较大增长,为实现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每学期未都要收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数据,以往主要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人工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费时费力且耗费大量纸张,统计出的数据准确程度低。在东港学院校园网建成的情况下,利用校园网及计算中心微机实验室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测评数据的采集成为可能,教务处因此提出进行《教师测评网络系统》软件系统的的开发。本软件系统可利用现有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教师、课程任课教师等数据,所以教务处需要提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接口。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2.1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功能;性能;输出;输入;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安全与保密要求;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完成期限。】《测评系统》应能采集学生对一个学期中所学课程的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师德等方面给予的百分制评价分值(评分标准由教务处制定,要求学生在给教师评分时尽量遵守该标准,以保测评结果准确性)。《测评系统》应能根据教务处规定的计算方法统计出各位教师在一个学期中教学水平、师德的百分制最终测评得分。《测评系统》应在三十秒内采集到一个网络终端提交的一次测评数据(即一位学生对其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的测评数据)。《测评系统》应在三十秒内统计出100名任课教师的单项测评结果。《测评系统》应按照指定的格式显示及打印各项测评数据的统计结果,包括《教学水平测评结果报告》《师德测评结果报告》,所有报告中教师以所在系部为单位列出,且同一系部中的教师以得分降序排列。《测评系统》中的基础数据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读取,学生测评数据在终端上通过IE浏览器提交表单到服务器端获取。数据及处理流程:服务器端学生客户机端管理客户机端任课教师、课程信息------------------------------测评分值<-----------------------------------------------------统计测评结果测评结果-----------------------------------------------------------《测评系统》中管理界面只能由授权用户访问(通过用户帐号及口令验证进行授权)。学生测评数据采集应保证每位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参加一次测评。与本系统相关的其他系统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测评系统》应在200年月底完成。2.2目标【可包括: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处理速度的提高;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决策系统的改进;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等等。】采用本系统后,东港学院五个系部可节约10名教辅人员及20名学生总计10个工作日,增加微机实验室2名工作人员总计1个工作日。以2000名参加测评的学生计算,节约纸张240元。以200台微机3个小时用于测评计算,增加微机电力消耗60元。从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可做到误差小于1%。2.3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本系统至少应使用4年。应在一周内完成系统实现方案的选择比较。可从教务管理费用中支出开发费用。本系统只限东港学院使用。本系统对客户机及服务器的硬件性能无特殊要求。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都采用免费软件,本系统运行时要求计算机网络连接稳定可靠。《测评系统》应在2003年6月20日投入使用。2.4可行性研究方法【说明这项可行性研究将是如何进行的,所建议的系统将是如何评价的,摘要说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现有人工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流程进行了调查,并对软件系统实现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测评系统》具备开发的需求及条件。我们细致一对人工系统及软件系统实现测评的费用进行了计算及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使用软件系统可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可以提高测评结果的准确性。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本软件系统开发成本低,有较强的应用需求。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当前测评数据的采集及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