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XXXX乡一、项目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因此,加强以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为重点的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是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提高农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是乡综合文化站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活动的聚集地,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长期以来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党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乡文化站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坚持经常性地开展以民族文化活动广场为主阵地的文艺汇演、游戏娱乐等文化活动,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文化活动广场在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2-没有固定的场地,设备严重缺乏,急需新建设施完备的广场。文化活动广场设施设备建设严重落后、不能适应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兴建XX乡民族文化广场,对于改善XX乡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对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尤为重要和迫切。目前,XX乡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XX乡作为小湾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点,将有近7000人迁入,XX乡内的民族结构将呈现多样性,散杂居的居住格局将赋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以独特的生命力和创新力,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强乡综合文化站建设,以活动强化传统、大兴乡村广场文化是XX乡必然的选择。二、项目区概况XXXX乡地处两市三县结合部,地跨东经99°18′~28′,北24°20′~37′,国土总面积31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XX年末,总人口3556户13458人,其中农业人口12679人,居住着汉、傣、回、苗等1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8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966元。-3-三、建设项目选址XXXX乡民族文化广场拟建在上甸中心集镇西部,通过站室建设,辐射带动五个村民委员会。选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上甸集镇位于XX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这里土地集中连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建设项目实施后,辐射和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具大。2、综合条件有利于各村间增进团结,协调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各民族间进行生产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为重点的乡综合文化站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精神,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以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增强服务,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乡民族文化活动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活力得到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乡、村两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满足农民-4-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二)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根据XX乡“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制定民族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XX乡民族文化广场的建设与乡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同步,其任务按照确定的规划,分年度逐步实施,建设的重点为中心集镇民族文化广场和乡综合文化站办公用房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补助投资,地方财政自筹。3、整合资源,填平补齐。科学确定乡民族文化活动广场的功能,合理规划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