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泉、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水系:会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水循环的作用: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一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空隙:松散岩石中,颗粒和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空隙所占的体积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的岩石体积的比值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用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毛细水:受毛细作用保持在掩饰空隙中的水容水度:掩饰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空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空隙中所含水的体积还有包括空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饱和含水量:空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的水的体积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包气带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的水潜水面:潜水的表面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地下水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形成的泉。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形成的泉。研究内容: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和人工补给。研究内容:排泄去路、排泄条件、排泄量。排泄方式有:泉、向河流泄流、蒸发、蒸腾、向另一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人工排泄。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地下水动态: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哪几类?潜水动态分:蒸发型、径流型、弱径流型。特点如下:蒸发型: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明显,长期中地下水向盐化方向发展,并使土壤盐渍化。径流型: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则不断趋于淡化。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弱径流型: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向淡化方向发展。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地下水资源:能够长期稳定地供出一定数量的地下水量。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总溶解固体: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