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霸推荐学习十法一、听视并用法二、听思并用法三、五到听课法四、符号助记法五、要点记取法六、主动参与法七、听懂新知识法八、目标听课法九、质疑听课法十、存疑听课法-2-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与“天宫一号”飞行器进行载人对接,并首次搭载蝴蝶的卵和蛹升空,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据此回答下题。相对于地面,太空生物实验()A.利于昆虫卵、蛹的孵化B.处于微重力的环境C.属于遥感技术的应用D.受太阳活动影响小【答案】B【解析】与地面相比,宇宙空间最大的特点是:高真空、失重、强辐射。故B正确。太空辐射强,不利于昆虫卵、蛹的孵化,A错误;太空实验室是人类在太空或以太空为基地建立的用于科学实验的飞行器或永久性基地,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生物实验与遥感技术无关,故C错误。高真空状态下,受太阳活动影响大,D错误。【点睛】宇宙空间的特性:高真空、失重、强辐射。2.2012年6月6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一个小黑点(金星)在太阳表面上徐徐移动,这种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它的发生原理与日食相似。下一次“金星凌日”现象将发生105年后的2117年。具有凌日现象的天体还有()A.水星B.火星C.土星D.天王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地球上能观测到行星在太阳表面上徐徐移动,说明该行星轨道位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内侧,除金星外还有水星。考点:太阳系-3-“地外文明”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其中一个命名为“蓝月亮”。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光照良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4.“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蓝月亮”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应是卫星,故选C.【4题详解】依题意,“蓝月亮”与某行星构成较低一级的天体系统,该行星与某恒星构成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恒星能发光发热,行星和卫星不能发光发热,但是可以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故选D。【点睛】天体,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彗星是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独特外貌。平时肉眼能看到的大多为能自身发光发亮的恒星。下图是“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4-5.M地最可能位于()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6.5~7月如果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A.太阳高度角大B.昼夜长短C.天气状况D.地面状况【答案】5.B6.C【解析】试题解析:【5题详解】此题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但考虑纬度时,距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大,。热带一年又两次直射,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变化小;而寒带有极昼极夜,年变化最大。从图中考虑,M点在3月、6月份达最大(春分秋分直射赤道),且变化最小,地在赤道;N点6月份达最大(夏至达最大),9月份到3月份达太阳辐射量为0,变化大,在北半球的极点。故为故选A。【6题详解】太阳辐射量不仅受纬度影响,还受天气状况、海拔、昼夜长短的影响。N点在北极点,5—7月份出现极昼,但是太阳辐射量小,关键在天气,云量大,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图中外圆为某条纬线圈,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为Y日,非阴影部分为另一个日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7.此时悉尼区时(中央经线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