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谈教师的自我成长平川二中陈景玲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很荣幸我今天能站在这儿发言,但是我的心情却非常的紧张,因为这是我校举行的首届“教师论坛”,以我的资历在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谈教学,谈班级管理有些班门弄斧。所以,我所要说的不是经验,只是体验。我发言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谈教师的自我成长》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对于教师的这一认识无疑会将教师从神圣的讲坛拉到普通人的生活空间。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作为我们教师很平常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也无可厚非,但细想起来又有些可悲。“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是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可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改变,一切为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所追求的职业精神就该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学校不仅是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创造幸福的明天。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此,就要求教师不断在学习中成长,完善自我。教师的成长途径很多,根据学习和探索,我觉得要自我成长可从这几方面做起:一.在日常生活中成长作为教师,和所有上班族一样,每天上班,下班。而正是这两个时间只要能合理的安排利用,就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加速器。上班时以公济私,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环境,提供免费的实验对象,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实验成果,我们完全在用学校的资源充实自己。下班时以私济公,平凡的日常生活使我们丰富了人生阅历,正是这些转换进入课堂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也拉进了我们同学生的距离。二.在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师每天的工作大多是教学,在教学中把握一定的技巧就可以做到自我提升:1.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在乡下中学任教了七年英语的我,很荣幸在2010年调入了平川二中,但是由于学校不缺英语老师,缺的是政治历史老师,所以政史系毕业的我被安排带八年级政治和九年级历史两个科目。虽是我的专业,但对在上班的七年中一直从事英语教育的我无疑又是一次挑战,为此我很担心,很是焦虑。但一位同事的一句话鼓舞了我,他说“现在都要求回归专业,这对你来说真是一次机遇”。顿时,我豁然开朗,欣然的融入到工作中一切从零开始,勤于学习,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扎实备课,钻研教材,大纲,探索教法,关注学生作业,并在2010年和2012年举行的校级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获政治,历史两科二等奖。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我收获了。2.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我面对的不光是学科转换的挑战,还面对初三毕业班的升学压力,但有句话说的好“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所以我告诉自己,只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努力,才能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中考导向,最终学生的成绩证明了我的决定。我发现自己不再惧怕压力,开始热爱学习了。3.把工作转化为成果。发明创造,科技成果无一不是在工作中产生出来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例外,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立足,我们需要为自己储备很多硬件,优质课竞赛获奖,论文发表等等。而我们有着再便利不过的条件,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发现,反思,我们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我们的教学成果。我的一篇课后反思已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采纳,并即将在10月份发表。三.在教学实践中自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在教学中自立,所以就必须具备以下的素养;1.要有健全的人格。作为有健全人格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的品质:首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所从事的的事业。其次,要有开阔的胸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与不成熟的学生一般见识,也不能想对待成人那样正常的发火,而要理智地控制情绪,客观的处理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进步,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中,帮助他们成熟。最关键的只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教师教学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