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CA.教育事实B.教育现象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2.教育一词最早出自()BA.《论语》B.《孟子》C.《学记》D.《中庸》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B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B.英国哲学家培根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英国哲学家洛克4.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5.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下列不属于这五条原则的是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D6.“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的特点。AA.等级性B.专制性C.刻板性D象征性7.马克思主义在关于教育的起源方面坚持()CA.心里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8.()提出了与传统教育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凯洛夫B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里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10.()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B11.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AA.庠B.序C.校D.学1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A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13.教育的()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AA.民主化B.多元化C.全民化D.终身化14.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15.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16.“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CA.《孟子》B.《大学》C.《学记》D.《中庸》17.苏格拉底法又称()A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发18.在人类教育市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英国哲学家培根D.英国哲学家洛克19.西方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B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D.《我的教育信条》20.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教育代表作()AA.《林哈德与葛笃德》B.《普通教育学》C.《爱弥儿》D.《教育漫话》21.下列哪种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CA.美德是否可教B.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C.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D.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一般发展2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久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A.洛奇的《教育漫话》B.卢梭的《爱弥儿》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A23.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BA.洛奇的《教育漫话》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D.乌申斯基的《人事教育的对象》2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上。B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C.引导作用D.促进作用26.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DA.心理活动B.生理活动C.情绪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27.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28.社会生产力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生产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29.教育与教学“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30.对于具有较长历史的老校而言,其创建策略是()CA.重点突破策略B.个性塑造策略C.传统拓展策略D.主体统揽策略31.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者要做到()D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教学相长D.长善救失3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C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33.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AA.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经济形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