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可编辑可修改1流动度实验方法1.方法提要:在水泥净浆搅拌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外加剂和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净浆放入截锥圆模内.提起截锥圆模,测定水泥净浆在玻璃板平面上自由流淌的最大直径.2.仪器:水泥净浆搅拌机,截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玻璃板:400*400*5MM秒表钢直尺刮刀,药物天平,称量0.1G0.01G3实验步骤:将玻璃板放在水平位置上,用湿布摩擦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和搅拌锅,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的中央,并用湿布覆盖以备带用。2。称取水泥300G,倒入搅拌锅中,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水105,搅拌3MIN3。将搅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的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秋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动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结果表示应注明注水量,所用的水泥型号。,出厂和外加剂掺量。室内允许差:5MM室间允许差:10MMv1.0可编辑可修改2水泥净浆流动度(1)在GB/T8077标准中试验步骤12.3.2“称取水泥300g,倒入搅拌锅内,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105g水,搅拌3min。”在此,标准规定了两种加水量分别是87g或105g,却未明确规定何种外加剂采用87g水,何种外加剂采用105g水。我们对该指标的理解,应按照其流动度大小来加以区分,即当所掺外加剂的净浆流动度相对较小,则加105g水;反之,则加入87g水。(2)试验步骤中,“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对此,我们通过长期的试验,发现在试验过程中测其第一个直径时与测第二个垂直的直径时,时间间隔大概有3~4s。对于高减水率、大流动度的净浆而言,30s后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还会继续扩展,经过3~4s的时间间隔,流动度值就增大。因此,我们对二种高效外加剂不同的用水量在一方向上测得的直径,经3~4s再次测其同一方向的直径,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v1.0可编辑可修改3从表1可见,同一方向上经3~4s时间间隔净浆流动度都有较大的变化,相互垂直的二个方向经3~4s时间间隔也应有较大的变化。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认为在垂直方向测量直径时,应严格控制时间或在玻璃底板上垫上一张带有同心圆标记的纸,在试验时间到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读数,尽可能地避免了由于时间间隔而产生的误差。(3)在检测净浆流动度的试验中,在注入大流动度的净浆时,模子周围有少许水泌出,把水从四周抹去,则流动度值会减少4~6mm。我们认为不应将模子四周的水抹去,但应说明其有泌水现象。根据GB/T8077—2000标准中的规定,净浆流动度的允许室内误差为5mm。以上第(2)、(3)种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误差大于5mm,从而导致试验失败。因此,规定其合理的检测方法是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水泥砂浆工作性根据标准中规定砂浆减水率的计算:砂浆减水率=(M0-M1)/M0×100其中,M0为基准砂浆流动度为180mm~5mm时的用水量(g);M1为掺外加剂的砂浆流动度为180mm~5mm时的用水量(g)。v1.0可编辑可修改4根据标准对外加剂进行检测时,标准中未明确规定其针对外加剂为水剂时的特殊情况,是否应扣除其水剂中所含水量。参照标准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中附录A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要求“外加剂为水剂时,应扣除其含水量”。笔者对常用的几种混凝土液体状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能检测数据总结如表2所示。其试验条件为:①水泥为基准水泥;②砂为ISO标准砂;③水为蒸馏水。从表2可见,对于外加剂中按照扣与不扣对于检测结果的计算砂浆减水率数值上就相差1~3个百分点,而且含固量越小、外加剂掺量越大,则相差值也就越大。为此,作为外加剂检测机构,对于判定厂方规定的控制值就有可能产生偏离。另外,如果按照不扣除液体外加剂中的含水量的方法,我们可以假设按水泥用量的1%的水掺进去,进行计算,该检测结果也有1%的减水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