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中中心小学2013年_春_季__六__年级___语文_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依依惜别主备人执教者教学目标1、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3、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4、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5、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教学重难点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老师的教育恩,激发对同学的留恋之情和对同学的感激之情。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内心感受。课前准备课前收集反映自己与同学相互帮助、互相友爱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反映自己在校园学习、活动、生活的音像、图片或者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第一课时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1、教师:以“成长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美好的回忆。回忆总是要过去的,明天我们就要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呢?2、学生自由读“活动建议”。3、指名反馈,教师归纳。(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3)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二、阅读《同学录》1、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42页,一起读一读《同学录》。3、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读中体会情感。4、指名反馈:哪些语句你不太理解?5、引导学生讨论下列诗句的意思。“从此,课堂上的座位被重新编排⋯⋯成为纪念邮票。”“思念和日子和邮戳一起⋯⋯找到那些陌生的门窗和熟悉的面容。”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诗歌。三、阅读《毕业赠言》1、学生自由读一读。2、指名反馈:这是谁给谁的赠言。3、集体一起读一读。4、教师:你们读出了学生对老师的一份什么情感?读出同学之间的一份什么情谊?(给教师:感激、爱戴、留恋、赞扬;给同学:友爱、珍惜、依依不舍)5、有感情地朗读赠言。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1、教师:写信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好方式。现在,我们就去读毕业于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的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2、学生自由读,思考:信中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4、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反馈的句子。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用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同学录》、《毕业赠言》、《给老师的一封信》。2、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第二课时一、复习,谈话导入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毕业赠言》。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阅读,我们知道《毕业赠言》可以是学生给老师的,也可以是同学给同学的。今天,我们就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二、谈话,拓展思维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4、集体反馈,并评议。三、动笔,写一写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五、集体交流六、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一个字、一句话都表达着对老师的爱戴、赞美和留恋以及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七、布置作业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第三课时一、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同学录》里留下了纪念;我们在班级纪念册里留下了纪念;那么,我们该给学校留下什么纪念呢?二、小组内自由交流三、指名说一说四、指导写《倡议书》和《建议书》1、教师导读:为母校做点事的方式很多。可以为母校种棵树,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送一幅画给母校;可以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还可以写一写《倡议书》和《建议书》。2、指导写《倡议书》。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和一般书信相似,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1)标题。多数情况下直接用“倡议书”三个字标题,也可以在“倡议书”三个字前概括倡议内容。(2)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