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015年9月修订)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the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课程编号:BL09175[0]课程总学时:46(其中,讲课36,实验10)课程学分:2.5课程分类:必修开设学期:1开课专业:物联网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物联网技术等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称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本课程从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这四层分别进行阐述,其中包括: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关键技术:射频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网络、无线通信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本课程共4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一)概述第一章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内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核心技术;物联网的主要特点;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过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熟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教学重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教学难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二)感知识别第二章自动识别技术教学内容:掌握几种常用的生物识别、理解生物识别的原理、掌握IC卡的原理、掌握RFID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原理、关键技术、了解条形码技术、了解射频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标签冲突以及防冲突算法。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基本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和自动检测技术,了解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教学重点:几种常用的生物识别、理解生物识别的原理、掌握IC卡的原理、掌握RFID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原理。教学难点:生物识别、理解生物识别的原理。第三章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基本内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常规传感器性能特点;自动检测技术;教学要求:掌握基本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和自动检测技术,了解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第四章定位系统基础教学内容:当前普遍使用的定位系统;各种定位技术原理;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各种定位技术原理。教学重点:前普遍使用的定位系统;各种定位技术原理。教学难点:前普遍使用的定位系统;各种定位技术原理。第五章智能信息设备教学内容:智能设备概述;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智能设备的发展新趋势。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当前普遍使用的智能信息设备。教学重点:智能信息设备。教学难点:智能信息设备。(三)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第六章互联网基础教学内容:互联网概述;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了解应用层的基本概念;掌握域名解析的基本原理;掌握文件传送FTP的基本原理;掌握WWW服务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远程登录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传输层协议概述、端口的概念;掌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掌握传输控制协议TCP;了解路由器与路由选择协议;掌握IP相关协议;了解IPv6。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教学难点:了解路由器与路由选择协议;掌握IP相关协议;了解IPv6第七章无线宽带网络教学内容:无线宽带网络概述;wifi无线局域网;wimax无线城域网;无线物联世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无线宽带网络;熟悉无线局域网原理;熟悉无线城域网原理。教学重点:无线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原理。教学难点:无线城域网原理。第八章无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