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简史序言升空飞行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千百年来,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飞彳丁的美妙神话和传说,而家喻户晓、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科学技术长期落后,飞行的探索直到近代一直处于盲目的冒险和无尽的幻想阶段。在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鸟类的扑翼飞行方式并不能使人升空之时,在近乎偶然的发现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研究。1783年,载人热气球和氢气球相继研制和试验成功,标志着人类在征服天空的漫长历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伟大一步,实现了古老的升空飞行理想。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新型动力装置一一内燃机。与此同时,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理论、试验研究也初步进展。这两方面的发展为重于空气航空器一一飞机的诞生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19世纪后期,欧洲和美国都有许多航空先驱者探索研究、试验滑翔机和动力飞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综合前人的探索工作并依据自己的研制成果,美国的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载人、可操纵的飞机,开创了现代航空新纪元。20世纪头十几年是航空技术初步达到使用化、飞机逐步走向成熟的2时期。航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空气动力学也在本世纪初建立起来。升力理论、阻力理论和飞行力学理论成为指导飞行器设计、提高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相继组建了国家级的空气动力学和相关技术的专门研究机构。从此,飞机的研制和试验从个人盲目实践行为变成有科学技术指导和严密组织的工业门类。航空的发展走上了真正科学的道路。在飞机诞生的同一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建立了火箭和航天飞行理论。此后,法国的埃斯诺一贝尔特利、美国的戈达徳、德国的奥伯特也阐明了利用火箭进行太空飞行的基本原理。1926年,戈达徳研制发射成功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经过徳、美、苏等国一大批火箭先驱者的努力,液体火箭技术逐步发展成熟。1942年,德国研制成功实用的弹道导弹,为战后发展大型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战后在冷战的背景下,苏美两国大力发展弹道导弹。1957年8月,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1957年10月4日,苏联利用洲际导弹技术研制成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终于跨入了航天时代。航天技术发展之快是航天先驱者们未曾预料到的。相关技术的成熟特别是航空领域的许多技术的直接应用加快了航天的发展。同时冷战和太空竞赛客观上为航天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航天时代开始以来,仅过了4年,载人太空飞行便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古老的人类3遨游太空的理想。1969年7月,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标志着人类征服太空取得了又一次历史性突破。航空航天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航天技术又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学科。它以众多科学技术学科为基础,集中应用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新成就。同时,航空航天技术又为这些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提出了新任务。高度综合性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达程度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第1章飞行器分类一般把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通常飞行器可分为三大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航空器是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航空器根据飞行原理分为空气静力飞行器(又称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空气动力飞行器(又称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空气静力飞行器依靠空气的静浮力升空飞行,包括气球和飞艇;空气动力飞行器依靠本身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旋翼机和地效飞行器等。航天器是指主要在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飞行器。例如人造地球卫4星、空间站、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在引力作用下完成类似于天体的轨道运动。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而升空,可以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导弹是一种弹体带有战斗部、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其飞行轨迹的飞行器。导弹与火箭都属于一次性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