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VIP免费

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1/6
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2/6
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3/6
第1页共6页行业资料: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单位:部门:日期:年月日第页共页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蒸汽锅炉是一种经常处于高温条件下工作的特种设备,操作不当它将有爆炸的危险。为了保障其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如下规程:一、值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做与本单位无关的事情,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并严格酒后和带病上班。二、密切注视水位和压力变化,做到燃烧稳定,水位稳定,汽压稳定。严禁发生缺水、满水事故和超压运行。一旦发现锅炉严重缺水时严禁向锅炉进水!三、定期冲洗水位表和压力表,保持其光洁明亮,便于观察。高低水位自动控制,超压连锁保护装置及其报警装置,必须随时处于灵敏可靠状态,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四、安全阀要定期做手动试验(每月一次,于每月最后一个白班进行,操作时应轻拉轻放手柄)和汽动试验(每季度)最后一个白班进行),以保持其灵敏可靠。五、认真执行排污制度和操作要求,每次排污量以降低水位为宜,应在高气压,低负荷运行。六、值班人员应在锅炉内进行巡回检查,以便及时掌握锅炉本体安全附件和个附属设备(如省煤器、水泵、电机、阀门等)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不能向锅炉给水或其它危及锅炉安全运行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七、经常于水质化验人员取得联系,掌握水质情况,严格执行国家工业水质标准,加强水质管理,避免锅筒内结生水垢和腐蚀。八、精心操作,处值班司炉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得乱动控制台第页共页的按、旋钮和锅炉内的阀门、仪表等,认真填写锅炉运行记录。蒸汽锅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司炉工必须经过技术学习培训,具备应有的安全操作常知识,经考试合格并持操作证后方可操作,学徒、实习人员必须由师傅带领,否则不准单独操作。点火前必须检查设备各部位及安全附件(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仪表控制系统、排污阀、给水设备及通风除尘设备、炉膛、炉排、烟道)并经水压试验,无泄漏、确认良好后,炉水至水位线时,方可点火启动。点火前应先进行炉膛通风,开启引风机分钟,确保炉膛无可燃汽体后方可点火,锅炉烘炉时,应缓慢升温,防止升温过快导致炉墙裂纹及部件损坏,烘炉结束后进行升压,升压至额定压力时,进行冲洗水位计,升至时,开始供汽暖管,防止发生水击事件,先开疏水阀后,慢慢开启供汽阀门,然后逐步加大,全开后应回转半圈,防止汽阀受热后卡住。锅炉正常运行中,应连续供水,供软化水先除氧,保持中上水位(左右)不准烧低水位和满水,锅炉水位降至下极限时,经叫水仍不见水位或满水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仍不见水位恢复立即停炉检修。锅炉应每三月至少一次超压连锁实验,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连锁装置。司炉人员应每周至少一次自动及手动排汽,以检查和确保安全阀第页共页的灵敏可靠,运行中锅炉压力应控制在额定范围内,如果发现两只表相差超过规定值时,应设法找出失灵的表,并立即更换,当超压时应停止燃烧供给并打开安全阀。每班应进行一次冲洗水位表,密切注意两只水位表水位是否一致,否则应立即修复,两只同时坏时,应停炉检修。连续排污根据化简结果确定排污大小,定期排污每班至少一次,并在运行稳定时,低负荷进行排污,排污时应戴手套,排污要慢开慢关防止冲击管道现象。值班人员必须巡回检查并观察锅炉各个部位及辅机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带班班长并做好记录,情况严重立即停炉检修。炉内燃烧保持炉膛内负压帕,以防火床前移燃烧下煤斗,煤层厚度根据煤质及负荷情况适当调整,煤层应在炉排尾部米左右燃烧完毕,灰渣是暗色。观看火床时应戴手套侧身观看,以防喷火伤人。每班必须拉动各个放灰杆不低于次,防止积灰堆积,发现炉膛内结焦、掉砖、及时清理防止损坏出渣机。勤观察炉排鳞片是否有掉的、断裂的、及时更换,炉排跑偏及时调整。停炉后锅炉尚有压力,应注意保持正常水位,降压、降温时多注意,燃烧严禁燃烧煤箱,短时间停炉要压火,保火措施,若长期停炉应做好防腐、防冻处理并做好干法保养或湿法保养。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紧急停炉: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不断加大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