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风险点大总结,知道了,税务稽查上门也不怕!!如何建设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的几点认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导向性工具,其中税收风险特征库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难点、重点。我们结合近几年来总局以及各省市税务机关的工作实践,特别是今年的国地税联合大企业税收风险测评工作,就如何建设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思考、形成以下几点认识,请大家批评指正。一、税收风险特征库概念税收风险特征库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收风险识别的基础,是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税收风险特征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风险特征、风险特征指标、风险特征指标阀值,这些是最关键的内容,还有一些特征描述、功能作用等等内容。风险特征是指引发风险的表面征象;风险特征指标是对风险特征的指标性描述;指标阀值则是反映风险指标与基准参数的偏离幅度,是反映风险异常程度的一个基准值。在不同使用层面,税收风险特征库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目前,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正在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税收风险特征库,主要是在宏观意义上收集各税种税收风险特征,以便更好地以税收风险为导向,加强税收征管改革。大企业税收管理作为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部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主要手段和方式。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是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总局税收风险特征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的特殊作用和目的。各省级税务机关正在建设的税收风险库,主要是涵盖一般特征的税收风险,指导纳税评估、检查等工作。另一方面,在总局颁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后,在大企业建立健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税务机关引导和帮助大企业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等工作中,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也是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如何建立税收风险特征库,有哪些原则第1页共8页(一)要多角度分析探索风险发生规律,建立风险特征库。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起点。风险作为一种客观性的存在虽然不能完全被消除,但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通常又不是显性的。为此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发生规律的探索和揭示,在收集和辨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归纳提取出反映规律性的风险特征,并通过风险特征库的建立为风险评定奠定基础。设置方式上,风险特征库一般是通过政策分析、典型案例剖析、数据模型分析、动态指标分析、各类数据与标准值(或预警值)的类比分析和行业分析等从税种、类型、行业等多种角度,归纳提取风险特征及其指标,建立信息循环机制,不断丰富完善风险特征库。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从不同角度寻找分析风险区域和风险因素。税收风险的发生离不开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税收征管的实践。为此,可以从政策分析、税收分析、案例分析、经验分析四个层面寻找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源。从政策角度来看,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各种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纳税人的控制难点极可能引发风险;从税收角度来看,利用各种经济和税收入库信息,研究税收的增长和缺口,以及税收的增长和缺口与行业、区域、纳税人类型等方面的关系,可以分析出可能存在税收流失的重点区域;从案例角度来看,根据大量的税收管理案例和税务稽查案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分析风险在不同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经济性质、不同核算形式等纳税人的分布情况;从经验角度来看,根据日常管理中掌握的纳税人情况和积累的管理经验,可以分析纳税人的风险状况。2.围绕风险建立信息收集分类框架。根据分析风险因素的不同角度,为了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应用的效率与质量,建立一个分类合理、贴近需求、实用可靠的信息分类框架是必要途径。为此,要对纳税人报送信息、税务机关采集信息和第三方提供信息进行梳理,明确信息的来源、类型、应用层次、主要用途、质量管理等,建立信息分类框架,适应风险管理信息需第2页共8页求。同时,通过数据采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归集等机制,保障分类框架下的信息,具有完整性、层次性、可比性、增值性,为税收风险分析扫描和深度拓展打下良好基础。要通过数据采集机制的建立,提高针对性并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特别是第三方信息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