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内容摘要】针对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应树立实践性、体验性、欣赏性散文阅读教学观,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充分欣赏和感悟,文中提出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这些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散文类别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种类繁多,但概括地说,有叙事散文、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和说理散文四类。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和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通过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体认,通过多多接触各种不同的散文作品,多多磨练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悟性,才能体会得深透。针对散文的上述特点,我们必须好好思考:散文教学到底有哪些独特的规律?如何提高学生对散文的认识水平?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写景散文教学策略——赏析式教学写景散文大都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读它,有如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当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之时,或美入其境,或美看其事,或美悟其情。因此,根据写景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赏析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情地发掘美、再现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尽情地享受美。(一)创设情境,融入美写景散文语言优美,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资源,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要方法。上课之前,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教学环境。比如教学《草原》时,课文第一节展现了草原的无限美景,我先播放了一望无垠的草原,让他们理解“一碧千里”,然后再播放羊群,羊群像“白花”,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欣赏散文的热情。2.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活动组织学生到县内风景名胜地去旅游,然后阅读描写这些地方的优秀散文,进行欣赏和感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我县的神仙居景区和景星岩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此外,还有淡竹原始森林、高迁古民居和皤滩古街、永安溪漂流等名闻遐迩的景区、景点,我县的乡土作家用生花妙笔,把这些景区描绘得美轮美奂,让人有身临其境、过目难忘的感觉,这为学生阅读和欣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例如,我县的乡土作家陆原在他的散文集《心灵的风景》一书中描绘了许多景点,比如《景星望月》、《永安溪漂流》、《皤滩古街》等,组织学生在这些景点旅游后,再来阅读和欣赏这些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而对于课本中一些无法去旅游的写景散文,比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文章,则尽量以录象、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写景散文。(二)品味语言,感受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极致。品味语言是中学生学习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们能够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感知。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朗读,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如《乡下人家》一课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里,“青”“红”“碧绿”写出了乡下人家院子的颜色之美;“风趣”,表现了藤和叶不同的魅力;“可爱”描绘了农家院子的迷人景色,令人遐想不断。(三)指导诵读,提升美写景散文,非常适合于朗诵,通过朗诵,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更透彻地领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在朗诵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读出江水的“静、清、绿”。学生越读越入情,充分体会到了江水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