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时间:2005年12月2日8:33出处:ynxx作者:ynxx《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圆的认识》一课是九年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圆的知识的起始课。本节课要求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验证、归纳能力。概念教学一般都会比较枯燥,难在又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二、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从生活中对其他几种图形特征的应用,引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尤其是量一量,通过学生亲手量出的几组数据,让学生感知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同时培养了生的观察归纳能力。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的特征和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井盖模型、圆片若干、教学圆规学生:圆规、剪子、直尺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还记得三角形吗?它有什么特性?我们生活中都是怎样来应用它的这一特性的?平行四边形呢?生:……师:你还熟悉那些平面图形?生:……师:(抓住生说的圆形进行提问)生活中都什么物体的平面是圆的?生:……师:(对生提出的圆形有选择的在多媒体上出示,有车轮、井盖、硬币等)这些物体的平面都是圆的。(多媒体显示圆的轮廓)那你没想了解圆有什么特性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板书课题)(二)新授1、画圆师:以前同学们画过圆吗?你们都是怎样画的?生:列举(1)用圆的物体比着描圆(2)用绳子画圆(3)用圆规画圆(对于1和2分别用课件演示,重点介绍3)师:同学们提到了圆规,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圆规。(过程略)你会用圆规画圆吗?生:试画圆,后说说怎样画圆。小结:定点、定长、旋转。师:老师也想画一个大圆。是边说画圆过程边画。还想再画一个吗?快动手画。生:再画一个圆,然后剪下。师:(举起两位同学剪的圆)咦,这两个圆怎么一个这么大,另一个却这么小呢?生:因为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不一样。(初步感知圆的大小由两脚间叉开的大小决定)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⑴圆心师:像老师这样把圆对折,打开,再对折几次后你有什么发现?生:发现折痕交于一点。师:知道这一点在圆里叫什么吗?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师:这一点叫圆心,在我们数学上习惯用字母“O”来表示。快在你的圆中找到圆心用笔描出并用字母表示。(在圆内点一点)如果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内一点的话,那么这一点(在圆外点一点)叫做…?(在圆上点一点)那么这一点又叫做…?(突破圆上一点的概念难点)⑵直径师:知道刚才我们折出的折痕叫什么吗?生:……师:直径,用字母“d”表示。观察直径,它通过哪两段在哪?生:试说直径的概念,得出结论: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⑶半径师:板书一条直径。并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老师画的这条是从哪到哪的线段,它叫什么?生:试说半径的定义。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用字母“r”表示师:发现半径与我们刚才画圆时的什么有关?(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要求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你会画吗?生:说说怎样画。⑷练习在图中找出直径或半径(课件出示,略)3、圆的特征师:随意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在这个圆内做出它的三条半径三条直径,分别量出他们的长度填在表格里。观察数据特点,你有什么发现?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汇报发现,总结:①同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直径)而且长度相等。②同圆内直径是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