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题型分析--三选一数学组计启宏一、常规认识问题简单,必拿10分.二、考试数据考试一考试二考试三平行班6.97.45.9年级8.18.37.2三、考什么1、考纲知识要求(1)了解: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2)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题型设置(1)易:了解基本概念,能识别条件,借助简单演算解决问题;(2)中:理解知识关联,能判别方向,初步应用解决问题;(3)难:掌握外延内涵,能分析讨论,综合多方面解决问题。3、三选一内容与要求(1)几何证明选讲:a.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会证明并应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b.会证明并应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c.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d.了解平行投影,圆锥曲线形成、丹迪林双球相关知识。(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a.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伸缩变换;b.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互化;c.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比较的区别;d.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e.了解参数方程与参数的意义,了解平摆线、渐开线及其他摆线的生成过程与实际作用。(3)不等式选讲:a.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与解不等式;b.了解柯西不等式的几种形式,理解他们的几何意义,会讨论排序不等式;c.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d.能够利用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e.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4、命题趋势(1)已知信息:解答题,10分;(2)回顾历年考题,本模块定位为中档难度考题,应注重考纲中理解部分的考点;(3)各模块考题特点:a.几何证明选讲主要以圆及内接四边形为图形背景。主要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射影定理、圆周角定理、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b.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条件背景,偶见简单的椭圆问题。主要考点: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直线、圆及椭圆的参数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中点坐标、求简单的最值;c.不等式选讲主要表现为证明与解绝对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应用,常见参数。主要考点:含两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几何意义、含绝对值函数图像、三角不等式、均值不等式;5、题型示例例1、(2014课标2)P是圆O外一点,PA是切线,A为切点,割线PBC与圆O交于点B,C,PC=2PA,D为PC的中点,AD的延长线交圆O于点E.证明:(1)BE=EC;(2).点评:切割线定理,结合长度的等量代换,较易解决。例2、(考纲例题)已知AP是圆O的切线,P为切点,AC是圆O的割线,与圆O交于点B,C,圆心O在的内部,点M是BC的中点.(1)证明A,P,O,M四点共圆;(2)求的大小.点评:四点共圆结合圆周角定理,不难解决。例3、(2014课标1)已知曲线C:,直线l:(t为参数).(1)写出曲线C的参数方程,直线l的普通方程;(2)过曲线C上任意一点P作与l夹角为的直线,交l于点A,求|P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点评:主要考察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第二问不可陷入夹角公式的误区.例4、(考纲例题)圆和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1)把圆和圆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求经过圆,圆交点的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点评:主要考察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难度不大。例5、(2014课标2)设函数.(1)证明:2f(x);(2)若5f(3),求a的取值范围.点评:利用绝对值函数图像或三角不等式,结合均值不等式,较易解决。例6、(考纲例题)对任意实数a()和b,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点评:借助三角不等式,易转化为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四、教什么1、几何证明选讲(1)常见等积式的证明一般化为比例式,多借助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或相似三角形,注意对应角和对应边,写比例关系时不能混淆;(2)若所在两三角形无相似关系,则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等量代换;(3)切线问题应注意连接切点和圆心的直线,常用切割线定理;(4)圆心角、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