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文词汇。2.了解神话故事内容,体会人生哲理。3.指导学生学习古文言的方法。二.预习导学:(学一学)1.自读课文。2.作品链接:《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山海经》共18篇,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领域,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现存世界最早的文献之一。《共工怒触不周山》出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道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3.自己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三.预习收获和障碍:四.合作交流议一议:(一)预习交流(处理预习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背诵。(二)课堂研讨(展示才能说一说,先练后展)1.掌握加点字的意思逐走()饮于河()()欲得饮()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词语省略现象:()弃其杖,化为邓林。3.思考:(1)这篇神话共分为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2)这篇神话故事的主题是什么?(3)你认为夸父这一神话人物是怎样的人?(4)你怎样看待夸父于“与日逐步”?五.反思提升(想一想)六.课堂检测(小试牛刀做一做)1.请仿照下面的例句扩写句子。示例:夸父颓然倒了下来。夸父就像一座山一样颓然倒了下来。夸父奔跑了起来。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物,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夸父逐烈日,勇往直前下联:3.类文阅读。《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鹗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鹄:鸱鸮(chīxiā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ì。(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默而识之()(2)翻译下列句子。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译: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译:(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两例。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日期: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背诵。2.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二.预习导学:(学一学)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2.注音颛顼()()水潦()尘埃()3.解释。触:潦:尘埃:归:4.了解词类活用。北饮大泽:道渴而死:5.古今异义(加点词)(1)夸父与日逐走(古:今:)(2)地维绝(古:今:)(3)饮于河渭(古:今:)三.预习收获和障碍:四.合作交流议一议:(一)预习交流(处理预习中的问题)学生代表发言,检查预习。陇县城关镇中学“导学案”设计稿七年级班姓名:科目:语文课题:《短文两篇》课型:展示课主备人:王金莲审核:组名:陇县城关镇中学“导学案”设计稿七年级班姓名:科目:语文课题:《短文两篇》(2)课型:展示课主备人:王金莲审核:组名:(二)课堂研讨(展示才能说一说,先练后展)1.朗读《共工怒触不周山》2.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3.思考:这则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经过:结果:4.讨论分析: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5.齐读两篇短文,归纳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五.反思提升(想一想)六.课堂检测(小试牛刀做一做)(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庄子欲刺虎①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有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