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基础知识一课件目录•锂离子电池简介•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锂离子电池的维护与使用01锂离子电池简介Part定义与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定义充电时,正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递给负极,同时正极上的锂离子穿过电解质迁移到负极;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返回正极,同时负极上的锂离子穿过电解质迁移到正极。工作原理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分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类型。种类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环保等。特点锂离子电池的种类与特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其他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电子烟等。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可靠的电源,提高车辆续航里程。能源存储家庭储能、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并网等。02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Part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材料之一,它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常用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掺杂元素等都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正极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能量密度、稳定的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成本等特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储存锂离子的主体,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常用的负极材料包括石墨、钛酸锂、硅基材料等。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嵌锂容量、首次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特性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负极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比容量、稳定的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成本等特点。负极材料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传输锂离子的作用,其性能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电解液需要具备较高的离子电导率、稳定的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成本等特点。常用的电解液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乙酯等,常用的电解质盐包括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等。电解液隔膜需要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透气性、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良好的安全性等特点。常用的隔膜材料包括聚烯烃、聚酰胺等,其制备方法包括拉伸法、相分离法等。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分隔正负极的材料,其作用是防止正负极接触产生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通过。隔膜03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Part1423充电过程锂离子嵌入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的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向负极迁移,并嵌入到负极石墨层中。电子转移同时,正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转移到负极,保持电荷平衡。化学反应在嵌入过程中,锂离子与电解质中的溶剂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电压与电流限制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受到限制,以避免过充和过热。放电过程锂离子脱嵌在放电过程中,负极上的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向正极迁移,并从负极石墨层中脱出。电压与电流限制放电过程中,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受到限制,以避免过放和过热。电子转移同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转移到正极,保持电荷平衡。化学反应在脱嵌过程中,锂离子与电解质中的溶剂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通常为3.0-4.2V。工作电压容量是指电池能够存储的电量,通常以毫安时(mAh)或安时(Ah)表示。容量能量密度是指电池每单位重量或体积所能存储的能量,对于电动汽车等需要高能量密度的应用至关重要。能量密度自放电率是指电池在不使用情况下,电量自行流失的速度。自放电率越低,电池的储存寿命越长。自放电率工作电压与容量04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Part能量密度指电池单位体积或质量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瓦时每升(Wh/L)或瓦时每千克(Wh/kg)来表示。高能量密度意味着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从而支持更长的续航里程。功率密度指电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的功率,通常用瓦时每千克(Wh/kg)来表示。高功率密度意味着电池能够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从而支持更高的充电和放电速度。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指电池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能够保持性能和容量的时间长度。循环寿命越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