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董启龙所谓“系统”,是指具有相互联系的“组分”而形成的“整体”。而“系统工程”则是将“整体”中的“组分”科学、有序、高效地组合成一个完美有机体的技术。“系统工程”一词应用于多部门、多学科。班级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有细节的整理和关注。下面将班级细节的整理和整体规划分别表述如下。一、班级的细节整理和关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对班级整体有详细的了解和把握。尽最快的速度(一周之内)掌握新的班级如下细节:1、每个学生的姓名、来源、家庭基本情况、通寄宿生情况;2、每个学生的入学成绩;3、每个学生的大致性格、曾经担任班团干部的情况4、充分了解所在班级在年级或学校中所处的重要性;5、掌握年级、学校对班级的各种要求,等第。二、班级的整体规划和设计1、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和要求,制定好本班的班规;2、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后,建立健全班团干部、学学习小组长、课代表、寝室长;3、制定科学、有效的值日轮流表;4、提出班级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5、规划一期的课外活动;6、开学初就制定出期末评先评优的方案和办法,等第三、班级细节的再整理和关注在以最快速度掌握好班级方方面面,制定出适合班级管理的各项计划和制度后,在制度实施于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需关注班级各种细节,以使班级设计和规划越来越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下列细节进行最关注:1、关注班级每天学生的出勤情况;2、关注班级每天的值日情况;3、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4、关注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5、分析特殊学生的心理变化;6、与家长联系,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等第。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引领学生逐渐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按照政教处要求,我们必须在第三周前布置教室。作为新班主任,特别是思想还算活跃的教师,我理解的“布置教室”就是打扫教室、布置课桌椅。然而,就后来的检查批评中了解到,“布置教室”是指在教室墙壁上粘贴有关名人名言或者其它东西,目的是“使得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彰显教育的意义”。政教处的这一设想和工作理念,自然是可敬的,应该得到所有班主任的支持,并积极为之做好工作。但是,怎样实施这一教育工作以期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这值得深思!由于我理解的偏差,最终我班(实际上就是班主任)在全校班主任大会上挨了批评,而且是高一24个班中两个未布置教室班级之一。就我了解和观察,不仅仅是两个班级没有“布置教室”,实际上众多班级都没有布置,而这些班级之所以“榜上无名”,全赖该教室墙壁上本来就挂有名人名言,而且还有几个班级是检查前临时粘贴上了名人名言。这样的教育工作到底有多大的教育效果?这不能不引起怀疑!在我认为,没有学生参与的任何教育工作,都值得怀疑其是否为教育工作?连教育工作都不知道能否算,何谈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撰写班级计划时,我写下来这样一段话:“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良好的班风来引领,一个奋进的班集体,需要科学的目标来指航。班风和班级目标,属于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为“文化”?是经过时间积累、历史沉淀、内化为人们下意识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东西。因此,一个班级文化的形成,自然需要时间的积累。作为一个班级的文化,既应该具有民族和学校的共同文化特征,又必须具有本班的独自文化特征。综上考虑,班风、班训、目标的确立,需要依据23班的发展实际。计划期中考试前完成这个工作。”【2】一个月过去了,尽管已经确立了班风、班训,并且已经粘贴于教室前后,但我依然认为,班级文化并不因此而确立起来。班级文化最终的形成,关键看学生是否把班风、班训的思想内涵深入到内心世界;班级文化最终的完善,不仅仅在于深化班级文化的思想内涵,还要学生自我挖掘班级文化的思想内涵。总之,班级管理中细节关注与整体规划是息息相关的,两者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而班主任则是这种动态变化的调节者和维护者,从而引导这种动态变化向着好的方向发展。201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