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服务思考与对策一、现状及特点近年来,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工作,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和驻外党组织的联系,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及时向流动党员发放中组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基本上做到了流出党员外出不放任、流入党员外来不落空。据调查统计,全县共有流动党员420名,其中已领取《活动证》的流动党员420人,占党员总数的100%。目前,我县流动党员呈现以下特点:1、流动的数量越来越多。近年来,劳务经济呈良性上升态势,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力走上了外出务工创业之路,其中就有不少是党员,这部分人大都文化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在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产生了先富带后富的影响力。2、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县流动党员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大都分布在建筑、服装、运输、饮食等行业,从业的单位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省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外、全国范围流动,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流动党员的分散状况,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不仅集体活动不易组织,而且流动党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很少。3、流动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务工人员的待遇不断提高、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外出党员在流动的时间上由以前的短期外出向长时间外出转变,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有的甚至举家前往。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外出党员只在春节时返乡回家,绝大部分时间在外,而那些在外地安家或随亲戚外第1页共6页出的,则长期在外靠电话、信函等方式联系。二、存在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感到流动党员难以管理或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管理,放松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部分流动党员党性意识、组织观念不强;外出务工单位无党组织或即使有也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从而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造成很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三难”:1、流动党员活动难开展。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多数党员不主动与从业地党组织联系,没有及时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加之从业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难以摸清底子或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流动党员极少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一些基层党组织因受活动场地、工作经费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满足于被动应付,很少主动组织流动党员参加集体学习、专题会议等活动,以至于流动党员在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上经常“吃碰饭”。2、流动党员党费难收缴。由于流动党员常年在外,与党组织缺少联系,虽然多数的流动党员能够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由其亲属代为交纳,但仍有一小部分党员长时间不主动向党组织交纳党费,在党员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3、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一方面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重经济收入轻思想改造,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再加上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致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混同于一般群众,起不到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党组织缺少激发流动党员潜能的办法和措施,没有主动为流动党员施展才能营造环境、构筑平台,致使流动党员的优势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三、建议及对策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提升流动党员整体素第2页共6页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