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单元第十课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①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大大增强。③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康。(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梳理1经济实力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梳理1(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梳理1更加充分基本建立基本形成基本形成知识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2)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梳理1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是提高综合国力的。(2)加快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梳理1统筹兼顾核心关键经济发展方式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差距考点一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整合1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不同点标准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只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整合1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不同点生活质量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二是指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更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社会发展状态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相同点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