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念。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教学策略与手段:1、学法:活动探究,观察实验,小组合作。2、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析。课前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师准备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如: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学校里有大镜子的组织学生去镜子面前"照一照",如果没有,教师准备一面大镜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引出水面对称1、听故事: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课件1:)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挂一轮明月,猴子走到河边,发现河里也有一轮明月,它大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月亮掉到河里了,一群猴子听到喊声跑过来,大猴子把尾巴挂在树枝上,小猴子们一个接一个的下河捞月亮,,可是怎么也捞不到月亮,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月亮掉到了河里而是河水倒映出月亮。)--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3、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面对称)4、同学们,平常你见过这种现象吗?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的倒影。5、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说明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大小形状一样,是一种上下对称。)6、引入镜面对称师:除了水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镜子里。)出示第二幅主题图。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师:怎么看到了两个男孩?其实是一个男孩,另一个是在镜子里看到的男孩的像。男孩在擦桌子,你能找出镜前男孩与镜中男孩有什么不同吗?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镜面对称是一种左右对称。二、镜面对称,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你们想不想自己照照镜子呢?生: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齐答:想!拿出手中的小镜子按要求照一照师:用手中的小镜子左手摸摸耳朵,右手摸摸鼻子。师:想不想在大镜子前照一照?生:想!1、指一名学生走到大镜子前去照一照,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且思考:(没有大镜子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学生用小镜子照)师: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观察"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照镜子的活动有:(1)、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2)、蹲下、起立(3)、左手握拳说:“加油”(4)、右手打招呼说:“嗨”(5)、左手拿书、右手拿笔2、师生游戏:学生做镜外人动作,老师做镜中人动作。学生先按老师要求在镜子前做每一个动作,然后到讲台前与老师一起做游戏,学生做镜前人,老师做镜中人,演示一项板书一项。3、小组合作镜中镜外人。4、分组展示(最多两组)。5、汇报交流:镜子外的我和镜子中的我,大小一样,前后、上下的位置也没变,就是左右的位置变了。师:照镜子,就是我们数学中说的镜面对称,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是: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改变,左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三、巩固练习1、师:你们太棒了!我非常佩服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难题吗?利用镜子找另一半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课本71页第5题。)3、游戏:《照镜子》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来做课中操(师生边做边对口令)。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握拳说:“加油”。生:我右手握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