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51大峪沟镇岳寨小学李亚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5/1/152教材所处地位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第七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53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25/1/153教材的作用本单元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25/1/15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5/1/155设计理念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知。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25/1/156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难点:简便写法的算理。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教学过程30小时行多少千米?25/1/158(一)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1)160×30=(千米)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160×304800(二)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25/1/1510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2)106×30=_______(千米)25/1/1512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重点强调因数中间的0不能漏乘。25/1/1513(三)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2(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25/1/1514观察比较理解算理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5/1/1515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25/1/1516第1题口算练习用以巩固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形成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地、正确地进行计算。25/1/1517第2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练习时一般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以巩固简便写法和避免运算中的错误。对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