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下这美好的记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走进古诗世界,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处处有月亮的影子。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你能背出几句来吗?嫦娥奔月月亮诗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9、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1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1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1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1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德江山川中学郑玉洲走进文本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月亮有如此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诗?诗人又在写月亮时寄托了哪些情感,让这个平凡的星球变得如此富有诗意?月亮究竟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什么?在中国众多文在人中,苏轼是喜欢月亮的,今天我们先走进苏轼笔下的月亮,学习他的《水调歌头》并以之为切入口来探讨文人月亮这个问题。读课文读月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文章注解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⑵达旦:到天亮。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⒀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⒁但:只。⒂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作品字面意思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课堂探究一1、苏轼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从哪个地方看得出来?2、小序有什么作用?(时间背景目的)3、苏轼为什么怀念弟弟?4、酒为何而醉?背景渗透苏轼和他弟弟已经七年没有见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的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足以说明他们俩的感情的深厚。这一点从他们诗歌的往来可以看出。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有130首。难怪在月圆的中秋之夜,他渴望和久别的弟弟团聚。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1077年中秋作于徐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