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导学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该词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我整理了水调歌头导学案,下面,跟语文我一起来学习这篇水调歌头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水调歌头导学案由我我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和苏轼的生平及其相关的文学知识。 2、体会词的大意,感受词中富于想象力的语言。 3、训练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4、体会苏轼喜爱人间生活,对离人的祝福之情;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加深感悟;认真品味重点词句;开展想象领悟中心。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知识链接: 1、你知道有哪些写月的诗句吗?试着默写下来: 2、你知道苏轼为人和写词的风格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水调歌头》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他弟弟已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对于作者,你还有那些可以补充的,写在后面。)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宫阙. 乘.风 琼.楼 不胜.寒 绮.户 婵.娟 2、疏通词义 把酒 不胜 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 朱阁 绮户 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3、小组合作,翻译词意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 二、探究性学习 1、词的小序往往是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目的的,在这首词的小序里,苏轼交待了什么信息? 2、研读上阕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作者为什么问天,真的在问天吗?天上宫阙指哪里?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寒指什么?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间指哪里?人间和琼楼玉宇,作者更喜爱哪里?为什么? 4)上阕作者在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3、研读下阕: 1)作者因何失眠?回应了序中的哪个句子? 2)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和表达美好祝福的句子 3)不应有很,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婵娟指什么? 4)作者在情感上有什么变化?蕴含着什么道理? 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