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知行交融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对提升人们道德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体验式教学法是让学生主体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体验中认识、思考、体验、感悟周围世界,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活动。在高校,实施体验式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学生的知行交融。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目标自我教育教学情境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编号:09JDSZK036(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在当今的德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言行脱节、缺乏真知真信,道德认识很难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更别说塑造理想人格。同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学生知行不统一的现象,也促使我们不得不探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体验式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体验的内涵体验是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准确把握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就必须先了解体验的内涵。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之一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是有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又提到,“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换言之,经验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主动即体验,是为求得某种结果而进行的尝试行为。被动即是经受,是接受感觉或承受体验的结果。当主动体验与承受结果结合在一起时才构成经验,单独一方均不能构成经验。教育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存在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单纯地着眼于智力活动,人格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为了全面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当它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罗杰斯还强调教学要重视学习者的个人体验,认为学习活动一旦与人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那将是卓有成效的。他提出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而“自我”是个体的一种体验,包括“个体整个儿地去知觉的机体,体验到的所有知觉,这些知觉与所处环境中其他知觉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是对自己的能力、态度、情感以及生理方面的认识。教育家卡尔?誗雅斯贝尔斯也认为教育不能无视学生的体验性,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与体验。我国很多教育专家也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可见,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知行交融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要想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重视人与人的发展。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承担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二、体验式教学法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影响体验法作为一种基础方法不是取代其他方法而是对其他德育方法的补充。谈话说理法是德育实践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容易使学生的道德停留于口头,往往是嘴上头头是道、心里不以为然、行动上我行我素。如何克服这一弊端,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产生内心的共振呢?我们必须创设特定的谈话环境,使师生获得心理相容的和谐体验,方可收到教育实效。讨论辩论法也是一种澄清道德价值观的方法。不过,真理往往不是越辩越明,有时争论过后,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