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3.1第十四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复习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第二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①说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②说出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2、探讨各种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利弊。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启示。。【重点难点】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难点: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导学过程】第一步:【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__________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______、______形势。2、内客:(1)农业方面:实行_______________。(2)工业方面:普遍实行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_收归国有,对________实行监督。(3)商业方面:取消____________,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______________集中分配。(4)产品分配:强制劳动.实行“______________”的原则。3、评价:(1)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____________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_____________的限度。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2)政治:农民对________________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发生暴动。(3)_____________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目的:为解决国内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实现向社会主过渡。3、开始: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由此开始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4、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_____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___。(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__________所有,由_________经营;__________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________经营;恢复____________。(3)流通方面:由____________转为______________。5、意义:(1)理论意义:列宁找到了一条使____________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__________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____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现实意义:__________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到巩固。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主义建设,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_,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_________,逐步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2、主要特征:(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________和______。(2)实行____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_________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影响;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_________。(2)消极影响:_______和_______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步【合作探究,巩固提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材料三: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思考: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