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⒈内容及地位①课标内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②教材地位: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本课程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延续和加深,开好本节课,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⒉教学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的三大维度,我从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①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②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掌握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⒊教学重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⒋教学难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二、学生分析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各初中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标准不一,这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作到因材施教;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开始增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实际生活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式教学法。四、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师进行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五、教学过程⒈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事先调试好的小车(电脑机器人)沿着墙角行走,请同学留意收集到的信息(观察到的现象),然后使用网络教室中的联机讨论,讨论一下小车沿着墙角行走过程中不会撞到墙壁,在这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什么设备,这些设备在生活中有什么运用实例。设计意图:一直以来,机器人在广大青少年心目当中,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概念,通过这个演示能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⒉师生互动,展开教学内容学生代表1:传感器,用于一些宾馆的迎宾自动门。学生代表2:控制器,控制电梯的工作运转。学生代表3:传感器、控制器,一些声控路灯。…………<6分钟>师:好,这台电脑机器人是由控制器、传感器、马达等组成,其中在行走过程当中起关键作用的传感器和控制器,这台电脑机器人是通过传感器进行检测,然后把检测到的信息传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信息处理,作出判断,然后给马达发出运转指令,控制机器人的整个行走过程。在生活当中类似运用原理非常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还有很多实例,比如一个监控报警器,它也是通过传感器进行监测,把信息返回给控制器,然后发出报警铃声,有的甚至可以通过通信技术拨通用户电话。这些例子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信息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主包括了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主要运用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回答)<8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师:很好,那请问同学们,这么多方面的工具都是运用到了信息技术,现在大家想一想远古时候类人猿之间联系是不是也利用手机通信的呢,有没有利用电脑玩网络游戏呢?当然不可能,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经历了什么过程?它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学生(看书、回答)<8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已经有知识与提供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认识、分析事物应该也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请大家讨论一下信息技术的影响有哪些,并思考一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回答)<10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例举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更加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师:在信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