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12)【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发展差异【重点知识再现】(7分钟)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改变原先的地形,河流的流速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比例,森林植被破坏,出现了热岛、雨岛和务岛效应等。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演化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乡村景观逐步为城市景观所取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3.区域差异一般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分析,而社会经济可以从前面区域的空间结构(城市和工业、网络系统)、产业结构来分析。(1)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实力、数量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东部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产业结构以二、三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较低,具有东轻西重、南轻北重的特点。(2)南北方的差异表现在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的差异,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而北方地区则主要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半湿润气候。北方的煤炭、铁矿、油气及森林资源有明显的优势,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短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南方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等很丰富,限制性因素区域差异比较方法自然: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等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东、中、西划分差异南方与北方划分差异西部大开发目的范围优势与劣势意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地形破碎等。主要问题是人地关系紧张。【典型错题重演】(7分钟)1.下列关于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会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区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B.城市是区域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开发,加速区域经济发展C.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大气污染D.城市对原有的地形地貌改变较多,对城市原有的河网系统改变不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为城市的功能分区B.城市化的过程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C.城市化过程是一个把人工生态系统转变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D.城市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4.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5.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6.就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南重北轻,东轻西重”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7.我国开发开放战略的形成顺序是()A.沿海—一沿江—一沿边—一沿陇海—一兰新线B.沿江一沿海一沿陇海一兰新线一沿边C.沿海—一沿江—一沿陇海—一兰新线—一沿边D.沿海一沿边一沿江一沿陇海—,兰新线【错题重练答案】(2分钟)1.D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会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2.B解析:城市对原有的河网系统改变较大。3.A解析:城市化的过程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4.A5.D东部地带位于河流下游落差小,水力资源缺乏6.B7.C【自主检测】(20分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丁所代表的功能分区最可能是()A.甲一绿化用地乙一住宅区丁一商业区B.甲一商业区乙一住宅区丁一绿化用地C.甲一住宅区乙一商...